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明代新的经济因素大量涌现、科技向新的突破点逼近、对异质文化的接纳以及在对外战争中呈现出优势等现象,至清代时被圈占土地、固守“西学中源”、严厉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所替代。该学者意在说明(     
A.明清易代阻碍了中国近代化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扼制
C.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日益倒退D.清政府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据此推断,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倭人入寇山东海滨郡县,掠民男女而去。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倭夷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傍海之民。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禁额海民不得私自出海。
A.防御倭寇骚扰B.封锁日本经济
C.限制海外贸易D.打击走私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代初期为了在藏区推行各政治、经济制度,借鉴元对藏区的统治经验,分别设置了河州卫、朵甘卫、乌思藏卫,后升级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官员均由当地政教首领担任,但归中央政府任命。这一做法(     
A.强化了朝廷对西藏地区的管理B.重在承继元朝的行政管理体制
C.表明明代卫所制度的普遍确立D.为国家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前期,在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中,形成了中央政府委任的官员与士绅、少数民族首领共同协作,“编立保甲,查缉匪类,逢望日宣讲上谕,以兴教化”的机制。从这一现象中可知(     
A.清朝前期的施政重心是开发边疆地区
B.改土归流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与发展
C.清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拓展了疆域
D.保甲制度加剧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动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不同学者对于明朝亡国原因的历史分析。他们均认为其重要原因是(     
记载出处
(崇祯)以宫中内帑(皇室财富),视为千年必不可拔之基;祖宗所贻,不可分毫取用。致使九边军士数年无饷,体无完衣。张岱《石匮书后集》
庄烈(崇祯)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全祖望《明庄烈帝论》
明之亡实亡于内忧而非亡于外患……最显而易见……是(崇祯)在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中举棋不定。樊树志《国史概要》

A.财政困难影响了军力B.内忧外患引发农民起义
C.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D.经济退步激化各种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