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清初信奉理学思想的文官群体为皇帝进献的治国之策。清廷对这些主张的采纳
领域具体内容
政治上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主要针对贪腐问题)
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
文化上敦行教化、兴办教育,移风易俗(整合了男子蓄辫、女子缠足等满汉习俗)
A.推动了统治权威和基层秩序的重塑B.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王朝更替所带来的动荡局面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交往交融
2022-03-09更新 | 36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成祖迁都做出合理解释。
(2)提取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后金)迁都的特点。
2022-02-23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明永乐年间在今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区内居民以女真人为主,多以渔猎为生。各族首领、酋长多被明朝委以都督、都指挥使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还开通了奴儿干通往内地的驿路,其干线经由辽东都司直抵北京。由此可知,明朝
A.实施垂直管理来巩固统治B.重视对外经济交流
C.形成了完备的水陆交通网D.加强对东北的管理
4 .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守”。时人称:“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由此可见明朝迁都北京
A.开创了建都北京的先例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缩小了南北发展的差距D.解决了明朝的边疆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是明代史籍对甘肃镇(今河西走廊)的不同记述,据如表,明代设置“甘肃镇”是为了
记述出处
(甘肃镇)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九边图考》
(甘肃镇)关乎全陕之动静,系夫三晋之安危。《肃镇志》
A.调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管控国家安全战略重地
C.维持陆上丝绸之路畅通D.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6 . 有学者认为:“对于永乐帝而言,迁都北方还有他个人的因素,即他所背负的超越忽必烈的宿命。他所承担的使命并不是单纯的对北方边患的消极防御,而恰恰是积极完成中华与夷狄的统合。”据此可知,明朝定都北京
A.彻底解除了北部边疆的统治危机B.达成了永乐帝个人的抱负
C.有利于形成多民族国家治理模式D.标志北方各民族开始融合
2021-05-08更新 | 703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