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标志着行省制遭到完全废除 | B.推进边疆政治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
C.确保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 | D.推动各民族的社会风俗渐趋相同 |
A.古代中国的疆域呈现扩展态势 | B.北方少数民族对统一国家的贡献 |
C.游牧文明的扩张具有一定优势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具有制度优势 |
A.抵御匈奴南下骚扰 | B.保障供给稳定边防 |
C.意图防范倭寇进犯 | D.保证九边军事防御 |
材料一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张的做法,继承汉唐“守中治边”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顺治年间 | 达赖五世进京,顺治帝待以殊礼,并赐给达赖五世黄金550两、白银11000两,大缎1000匹及珠宝玉器和马匹 |
康熙年间 | 清宗室之女固伦荣宪公主、和硕端静公主等七人,下嫁科尔沁蒙古部的亲王、郡王 |
雍正年间 | 雍正帝对前代贬低夷狄不以为然,认为“蒙古及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始设置驻藏大臣;在西南先后改东川、乌蒙、镇雄土府为府、州,设流官并派兵镇守;青海蒙古正式编旗,共置蒙古28旗,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
乾隆年间 | 颁布《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 |
——据《中国大通史·清(1644—1840)》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边疆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边疆治理中的制度创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治边理念的变化。
A.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 | 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
C.推动藏族地区社会发展 | D.消除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
材料一 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 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 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 年, 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A.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 | B.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
C.高度重视重视海洋开发 | D.海军实力仍居前列 |
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 B.边疆地区祸患的根除 |
C.对外朝贡贸易得到发展 | D.经略边疆方式多样化 |
②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机构进行管理
③敕封“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
④大规模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改派流官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 . 史料一 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俺答汗“无岁不求贡市”,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俺答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叩关请降。阁臣高拱、张居正主张抓住机会与俺答汗和解结盟。隆庆皇帝亦主张“华夷一家”、“并包兼育”。俺答汗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汗愿“啮臂盟,世服属无贰”。明朝荣归其孙,许通贡市不绝。俺答汗呈表请封,情真意切。史称“隆庆和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二 清朝一改明代与各教派首领等距离联系的政策,选择了“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政策。……清初面对统一全国的诸多严峻形势,承认了蒙古固始汗与五世达赖联合治理西藏的事实。1721年春,清政府分析当时形势,反思“以蒙治藏”的政策后,改革西藏行政体制,采取噶伦(藏语音译,意为发布命令的官员)共同掌政的制度。噶伦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联合掌权。从此清朝中央政府不再在西藏册封蒙古汗王掌政。……随着噶伦制的推行,清政府逐渐认识到,设置诸多噶伦,易造成彼此间权力之争。……清政府于1751颁行《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首次正式规定了达赖喇嘛的世俗权力。……清政府又于1727年(雍正五年)派内阁大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驻扎西藏,派驻藏大臣遂成定制。……乾隆时期又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将转世灵童的认定置于驻藏大臣的监督之下。……1718年至1720年间,清军兵分两路入藏,驱逐准噶尔。随后清政府留军两千驻防。1721年再由云南、四川各调500名兵丁入藏。
——摘编自曹利华《明清两朝之治藏政策及其历史必然性》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和议”得以形成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特点。分析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