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明会典》卷三十七《茶课》中载:“盖西边之藩篱:莫切于诸番,诸番之饮食,莫切于吾茶”,所以要“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就可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在明朝统治者看来,茶马贸易(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扩大了明朝的统治疆域
C.利于维护大一统政治统治D.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
2 . 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封授制度,命政教首领人物管理各自的地方。清朝赐封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规定辖区及权限,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时提高驻藏大臣地位,西藏僧俗事务直属中央管理。这表明中央政府(     
A.坚持僧俗结合的行政方式B.对西藏的管理趋于严密
C.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D.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建立之初,蒙元军队退守蒙古,这严重影响着明王朝的国家安全。面对倭寇的侵扰,明王朝并无多余的精力应对。对此,朱元璋只能通过一系列的禁海措施,以削弱倭寇的实力。这反映出明初(     
A.国家主权遭到殖民者侵犯B.禁海政策导致倭寇犯边
C.国家战略中心在内陆边疆D.统治者的海洋意识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中后期,北部边疆形势日益严峻,蒙古骑兵时常袭扰劫掠边地。1571年,明朝与鞑靼俺答汗终于达成和议,册封俺答汗等,恢复通贡关系,并同意蒙古人在大同、宣府等边镇与汉族互市贸易,听边民自相贸易。此后,“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戈”。这可用于说明(       
A.经济交流是蒙汉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B.明朝边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C.蒙古草原地带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D.明朝树立起中央政府的权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河北·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94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明初,在西南地区沿袭土司制度,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朝廷只是“稍与约束”,后来规定“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指皇宫)受职”。新规定意在(     
A.消灭割据B.制约藩镇C.笼络土官D.彰显集权
2023-04-07更新 | 48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7 . 1644年紫禁城史无前例地出现过三个皇帝。李自成的军队攻破北京外城后,明思宗于4月25日自缢殉国。6月3日李自成举行登基大典,但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6月5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10月30日,清顺治帝行定鼎登基礼。以上史事相关的正确结论是(     
A.李自成登基标志着大顺政权建立B.明思宗自缢标志着明朝灭亡
C.顺治帝定鼎标志着清朝开始建都D.多尔衮入京标志着清朝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便在东南近海地带修建诸如营堡、墩台等各种军事设施,从北至南,绵延分布。嘉靖时期,戚继光率领军民“沿海筑墙,间设烟台,自淮东至于广西,无不如是”。这反映出明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B.以邻为壑的心态
C.长城体系的延伸D.海防意识的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