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清朝,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采取军府制统治,设立将军,兼管军务和民政;在北疆的蒙古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族充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西南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这体现了清朝(     
A.原有治国理政思想被逐渐抛弃B.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注重了边疆地区的法律与教化D.打破了旧的地方行政区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清朝中央政府不仅对“活佛”喇嘛一律登记造册,颁布喇嘛禁令,掌管对喇嘛的封授、贡赐等,而且清廷以臣民的原则要求西藏僧人,规定其虽贵为活佛,但也需要遵守朝廷法规。乾隆时,朝廷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     
A.说明佛教教法大于王法B.遵循了政教合一的原则
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D.扩大了理藩院管理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道光,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到达顶峰
C.具有强烈的边疆危机意识D.政府致力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同学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果要选取一件实物用于研究古代中国中央王朝的边疆治理,下列最合适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89年,经康熙帝筹划,派出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的代表团,赴尼布楚(今俄国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第一个界约《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以下是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清朝(     
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乌第河与兴安岭之间今尚未决,须待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始能定之。
若数十人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猎,或杀人劫掠,……依罪处以死刑。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
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A.朝贡体制向近代转型B.君主专制程度逐步加强
C.重视边疆的和平稳定D.国家治理方式因地制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朝先后册封达赖班禅,并规定他们的继承人人选通过金瓶签制的方式来认定,并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他们共同治理西藏。由此可知(   
A.中央针对西藏因俗而治B.西藏开始归属中央统治
C.政府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西藏经济文化加速发展
7 .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改土归流”的实施(     
A.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B.解决了少数民族叛乱问题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清代的许多文献、书籍以及碑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并用的情况。此外,在紫禁城、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重要场所,在全国各地的碑刻、档案中,也可以看到众多的民族文字在同时使用。这可以用来证明,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民族政策因俗而治
C.语言文字学发展速度快D.文化政策较为宽松
9 . 《大清律》规定苗疆地区苗汉之间的诉讼,按大清律治罪;西藏由驻藏大臣,新疆由驻防将军、参赞大臣负责该地区的司法。这一规定(     
A.有利于实现民族自治B.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C.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D.加剧了民族之间的分化
2023-01-14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清朝在部分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     
地区措施
蒙古击败准噶尔部;设立盟_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_旗长
新疆平定维吾尔贵族大_小和卓的叛乱,并于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西藏中央政府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以、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并于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_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旨在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C.助长了边疆民族割据的倾向D.促进了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