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农民起义与闭关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70年,明政府实行海禁,下令“寸板不许出海”,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海禁造成沿海民众贫困,民众铤而走险地从事海盗走私、勾结倭寇,倭寇之患加剧。1513年,葡萄牙人阿尔瓦雷斯抵达广州,进行贸易活动。1518年,葡萄牙国王派遣使团来华,使者皮莱资得到明武宗的接见。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员,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材料二   戚继光平定倭寇后,1567年明穆宗开放漳州月港,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买卖商品,民间商人的出海贸易获得合法的地位。同年,政府颁布“银钱兼使”法令,规定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外国商人来华,在广州、澳门、漳州月港等地用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1574年,西班牙人开辟阿卡普尔科(西属墨西哥)—马尼拉(西属菲律宾)—广州等地的贸易航线。1655年后清政府数次颁布“禁海令”和“迁界令”,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于1684年设立江海关(连云港)、浙海关(宁波)、闽海关(厦门)、粤海关(广州)四个海关,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买卖商品。1717—1727年,清政府禁止民间商人前往东南亚,不久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再次实行开海,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等地买卖商品。1757年,乾隆帝下令只准英国、荷兰等国的商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实行垄断经营。英美等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清经济史研究现状及趋势》、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并概括14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中国在海上所受威胁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2 . 下表反映了清朝康熙初年至道光初年人口、耕地及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粮食亩产呈现增长趋势B.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
C.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安逸
2023-11-0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评(三)历史试题
3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帝曾下令开放海禁,次年正式公布开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通商。然而至乾隆二十二年(1575年),其中的三个口岸被关闭,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这一变化(     
A.使中国朝贡贸易体系逐渐衰落B.表明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强化
C.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使得中国对外交流完全断绝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毛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
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