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李贽,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清《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中说:“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下列言论出自李贽“离经叛道之作”的是(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2023-10-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黄宗羲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指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青焉耳矣。”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基本否定儒家伦理道德B.主张推翻封建专制体制
C.大力宣扬西方启蒙思想D.继承发展儒家民本思想
2024-01-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确(1604-1677)是明清之际的理学家,提倡经世实学,对农业有一定的关注。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农焉而已矣士力学,农力耕,二者皆本务也。他将形而上的“天理”载之于具体的家庭日用,遵从耕读传统,强调农业是治生的根本途径。鉴于水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陈确积极句当政者呼吁兴修水利,并以人之疾病为喻,认为兴修水利要及早而行,方可减少水利设施修筑的难度。在对农民面临的生产环境、赋税压力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困猴络予关注的同时,他指出:“族葬不限世数,子孙昭穆置穴,地尽斯止。计三亩之坟,便可葬有相。”

--摘编自李志坚《陈确的农学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陈确的农业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确农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樊树志著《晚明大变局》目录(节选)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王守仁:“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1.“学贵得之心”

2.贬谪龙场:“动心忍性,恍若有悟”

3.“功高而见忌,学古而人不识”

4.漫长的昭雪之路

四、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1.赞扬王门弟子“一代高似一代”

2.“假道学以异端目我”

3.“快口直肠,目空一切”

4.“不死于人,死于口;不死于法,死于笔”

5.“先生起千载,高言绝群智”

……知识点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2-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信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守仁C.黄宗羲D.顾炎武
6 .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该言论的提出者是(     
A.李贽B.陆九渊C.王夫之D.顾炎武
7 .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023-10-02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9次组卷 | 32卷引用: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发展变革的同时,思想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的政治动荡、分裂混战时期,但同时亦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精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个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代中国文化大发展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商鞅、韩非、李斯都精于此道,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并不成功。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他的这套衣钵,为后来很多治国者所继承。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和秦始皇控制意识形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材料三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人类最初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这个时间,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私有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平等,国家是因订立契约而产生,人民是制订契约的主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于法律。

——卢梭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二者的思想观点,并说明二者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01-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清时期,新的思想在孕育萌生,对社会产生了冲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想家时期思想言论(部分)
李贽明朝中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明末清初“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令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顾炎武明末清初“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分析三位思想家主要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思想家观点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时代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