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区分天下公欲与个人私欲的基础上,认为统治者要以民众的公欲来作为天理,而不能将其私欲加在天下人身上,强调要足民之欲。这一观点(     
A.反映了资产阶级诉求B.与民本思想相契合
C.肯定了儒家纲常伦理D.主张废除君主专制
2 . “道德的普遍原则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人们可以通过清除心中诸如物欲之类的蒙蔽……来理解认识道德的普遍原则。”与这一思想契合的是(       
A.“致良知”B.“格物致知”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 .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据此可知,他主张(       
A.致良知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D.工商皆本
2023-02-2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反对在圣贤经书中打圈子,主张“为学需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来”,“求诸吾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致良知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分析清朝学术史时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与“乾嘉之学精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世致用学风盛行B.思想专制日益强化
C.清初政局趋于稳定D.民族危机初步显现
6 . 明末的李贽曾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他认为六经不过是官吏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只不过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据此可知,李贽(       
A.蔑视传统权威和教条B.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彻底否定了孔孟儒学D.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
7 . 明朝学者王畿(1498—1583)说,“不论在此在彼,在好在病,在顺在逆,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便是真为性命”,即德性的自我培养(“真为性命”)是由灵明自作主宰的而不是对外在之“境”的迫服。这一言论(     
A.体现了对意志自主的内在追求B.彰显了格物致知的理论价值
C.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D.受到了士人阶层的广泛推崇
8 . 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反对“人欲”与“天理”对立,提出“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并要求“各遂千万人之欲”。此主张(     
A.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B.体现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C.促使了正统思想发生改变D.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想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2024-01-11更新 | 73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
10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分条目罗列他对于历史及时事的看法,除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外,还特别注意赋税、盐铁、漕运、军事等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     
A.批评心学空谈B.发扬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