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材料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材料三 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面临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贸易、投资发展。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6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的份额由8.4%上升至9.7%。显然,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中国在全球市场中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将对全球贸易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


(1)据材料一、二,指出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使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这一政策出现的客观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关系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及对世界市场的主要贡献。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创建于1866年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船舶工业中心,船政学堂不仅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而且培养了一批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如表是船政局历年拨款情况,结合表格数据可知(     
时间应拨数(万两)实拨数(万两)实拨占应拨百分比
1866.11—1874.6470470100.0%
1874.7—1882.1252537070.5%
1883.1—1907.12148561041.1%
年份实际数额原报销单所报数额浮冒数额
1883—189637349065236634.62101728.6
1883-1896年度船政局经费支出推考表(单位:两)
(以上资料来源:林庆元著《福建船政局史稿》)
A.近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B.激励清廷自强目标实现
C.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破坏D.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复苏
2024-03-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阳铁厂在1908年时,产铁六万六千吨,到1910年时已接近12万吨,增长了接近一倍。同时,1908年汉阳铁厂产钢两万二千吨,1910年增至5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这些数据(     
A.体现了洋务运动成就显著B.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改变了列强主宰市场格局D.折射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数据会说话,其背后暗含着一种透过世界看中国的维度。中国科技“落后”与“复兴”的结果是中西对比视野下的产物,科技“落后”与“复兴”的过程应从中国内部长时段的变迁中去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7年沪局枪厂所生产的前膛枪和骑枪竟是在15世纪便已在西方出现的技术,直到1871年,沪局所掌握的后膛枪制造技术还要比欧洲晚了30年。中国的造炮技术则沿着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再走一遍。

——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577月,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导弹样品,帮助建立核工厂,培养人才。新中国初期,苏联在技术层面以及经济层面上对中国科技发展起过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直到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世界上5G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2020年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

——汪琪《大概念统领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材料三   中国早期对新冠病毒测序的研究成果为科学界提供了“反击病毒的机会”。美国辉瑞等疫苗如此快速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用了中国分享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英国《卫报》2020126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枪炮厂军事制造水平相比欧洲落后数十年甚或几百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科技相比,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科技复兴失败的原因相比,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科技复兴”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94年,《申报》报道,“屈指轮船招商局开办已二十年矣,长江大海往来运货约计每年二百万,统计中国之利少人洋船已四千万,其因有华轮船彼此跌价,华商便宜之数尚不在内。然则今之时势商务能不讲求欤?所盼以后利日益进、弊日益除,为中国立商务不隳之基,此为首务也”。这反映出部分国人认识到(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求富强国的重要性
C.制度变革的紧迫性D.社会转型的艰巨性
2024-05-13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1871—1889年留美学生归国后的职业方向统计。该表格的主题是(     
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
国务总理1海军军官14铁路局长3经营商业8
外交部部长2军医3铁路官员5政界3
公使2税务官1铁路工程师6医生3
外交官员13海关官员2冶矿技师9律师1
海军元帅2教师3电报局官员16报界2
合计99
A.清末新政时期留学之风勃兴B.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
C.社会转型中近代教育的嬗变D.中学西学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人对20世纪初河南籍公费学生赴日留学信息做了如下统计。可以推断该现象(     
数量年份190519061908
人数1209692
学习课程以学习军事、师范、法政为主
出身不少八旗子弟
归国后部分成
员活动
张钟瑞创办《河南》杂志;
一些留学生秘密携回《排满歌》

A.将直接提升政府官员素质B.受制于选官制度的变革
C.主要受所处地理区位影响D.促进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2023-02-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铁路被引入中国后,外商还在中国经营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原名胥各庄修车厂,1899年迁至唐山,更名为唐山修车厂)。1901年,德国人建立了青岛铁路工厂(四方机车厂前身)。这两个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据1908年的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有28个,占82%,铁路车辆工厂有3个,占9%。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摘编自罗怡《机械工业与制造业》(大连理工大学课程讲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很快发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他们利用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沿海、沿江口岸开办工厂,招用中国雇工。于是,在机器大生产的状态下,产业工人便在中国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主要是海员工人。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区首建造船厂。1853年,英国人又在上海建造董家渡造船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利用《天津条约》规定的内河航运权等便利,在华建立了众多船坞和船厂,如太古公司、怡和公司、祥生船厂、耶松船厂。与此同时,其他列强也先后在中国建立工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俄国人在汉口建立的顺丰砖茶厂,法国人在上海建立的生产煤气的自来火洋行,美国人办的宝昌丝厂,等等。截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外国资本在华建立的企业超过百家,雇工达34000人。

——摘编自陈家新《中国工人阶级是怎样诞生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在华外商企业的出现及发展的原因,并简评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
2023-09-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届高三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实上,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给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是具有商品的性质。从1874年起,天津机器局首先得到出售军火款项收入,1884年后江南制造局因出售军火而所得的财务收入更多。此外,这些近代军火工厂所使用的工人,在一开始多数是雇佣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国工厂雇佣来的技工。

——摘编自夏东元《略论洋务运动》

材料二   据农商部注册的顺序号码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11月止,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共1627家,平均每年102.8家。从所注册的企业内容来看,纺织、矿业、华工、机械、电业、航运、火柴、医药以及农、林、牧、渔、水利等企业,均得到发展。这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个棉纺织建厂高潮。据统计,从1890年至1911年国内建厂31家,而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建厂速度大大加快。布机数由1912年的2316台,增加到1919年的13796台,1928年的29582台。

——摘编自徐进功《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所具有的性质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并归纳其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文化观从19世纪60年代初产生到戊戌变法前后30余年长盛不衰,成为清朝部分官方或非官方、主流派或非主流派文化人士尊奉的文化观念、准则与规范,辛亥革命以后逐渐式微。可以说,作为转型社会的一种文化模式,“中体西用”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

——摘编自袁钰《“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

材料二   1874年到1875年,洋务派代表李鸿章等人纷纷上奏要求进一步推广洋务运动,提出了“练兵、造船、简器、筹饷、用人”等自强新政的主张,引发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小农经济与工业近代化之争,进一步表明“西学”与“中学”的冲突已经进入一个较深的层次,同时也表明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国,洋务运动必然失败和顽固派随时可以以任何一个理由抹杀一切变革的萌芽。

——摘编自曾永玲《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一场论战》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留美学生任鸿隽等人看到科技对抵御侵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产生了创办科学期刊、“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国以后,他们成立科学社,并于1915年1月创办《科学》杂志。《科学》杂志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有学者统计,《科学》杂志共出版了32卷期刊共8964篇论文。在《科学》杂志刊行的35年间,科学社不断为其提供人员支持、经济援助和稿件支持;《科学》杂志则为科学社提供学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为世人所知。《科学》杂志及科学社试图以西方科学知识和观念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使科学融入社会的各方面,对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郭静《<科学>杂志与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建构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文化观下中西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冲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杂志得以长期发行的原因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