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96年,郑观应出任汉阳铁厂总办,围绕铁厂焦炭、华洋员的管理、成本、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在短时间内提出《铁厂次第张本六十条》,为铁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     
A.工厂制度已构建完备B.民族资本的迅速发展
C.实业救国思想的高涨D.管理思想呈现近代化
2024-02-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李鸿章曾经描述道:“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摩,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主张(     
A.开设通商口岸B.学习西方技术
C.设置总理衙门D.学习西方制度
2024-01-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自强新政”兴起时,正值咸丰时期,中经同治、光绪两朝(19世纪60——90年代)。这个王朝是半殖民地状态下的封建王朝,丝毫没有资产阶级的气息,而且中央政府未曾提倡、主导“自强新政”,提倡新政的是几个大臣。最高当局驾驭在洋务派和反对洋务派的顽固派之间,掌握官场动向。企业都掌握在官僚手里,对民间办企业不是像日本明治政府那样全力支持和倡导,而是加以限制、阻挠。那时采取的“官督商办”的企业形式,是有别于东西各国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官”在企业中的辖制作用。民间企业在官僚和帝国主义压制下的成长,是极其艰难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指出材料中“自强新政”所对应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企业”成长艰难的原因。
2024-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后期,张之洞效仿外国创办了自营企业——汉阳铁厂。他认为矿业和铁路是民生基础行业,决不能与外人共享或分享,于是在其职权范围内坚决杜绝外资的渗入。这表明,张之洞(     
A.坚守“中体西用”理念B.革新和自强意识兼具
C.力倡“实业救国”道路D.致力于实现国家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这表明,薛福成(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B.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
C.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D.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总额增加的情况下,投资结构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运输业由1894年的10%(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下同)上升到1914年的38%,其他行业如贸易、制造业、金融业等都有明显下降。据此可知(     
A.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B.西方列强忙于一战减轻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运输业能给列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权益
D.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已完全让位于资本输出
7 . 据学者研究,1894年上海《申报》提到“国民”一词不足10次,1905年有700余次,1906年超过1900次,1907年达2500多次,到1912年已超过6300次了。这体现当时(     
A.报刊文章日益丰富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革命思想影响增大
8 . 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因此,奕䜣等洋务派首领把持的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洋务”。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建立近代外交B.应对内外压力
C.适应列强需要D.推行洋务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咸丰帝以前,地方总督主军政,巡抚掌民事,互不统属又多牵制,且以布、按二司分割巡抚权力,以提镇武职牵制总督权力。但是,咸丰以后,督抚的权力不但强化,而且得到集中乃至恶性膨胀。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事件是
A.东南互保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2022-01-28更新 | 373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