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东局子”,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后,民间设厂自救的呼声和朝廷振兴商务的新政相互交汇,推动了现代棉纺织、缫丝等轻纺工业的发展。外国商品如煤油、烟草等,不仅在大城市设分公司,在偏远小镇也有代理商,并竭力揣摩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甚至连包装是用红纸还是蓝纸都要考虑。外国在华工厂还积极搜集各地土布货样,并改进工艺,用机器仿织,如泰西缎”“东洋缎,以丝棉织成,外观优美,不亚丝货,价格却极低,这严重挤压了传统手工业的市场。随着西装革履等西式服饰的逐渐流行,传统手工业难以提供人们现代生活所需物品,其境遇也越发风雨飘摇。

——摘编自王翔《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危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仅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其中特种手工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不容易被机器生产代替的传统工艺美术”——更是得到加倍重视。1956年,毛泽东作出了《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指示,强调手工业要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要保持其传统特色。同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既从事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研究,还从事于手工艺行业的人才培养。新中国还大力推进了行业协会和研究所的建设,如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

——摘编自陈岸瑛《从恢复发展手工业生产到21世纪传统工艺振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我国传统手工业危机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动传统手工业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