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北京“官眷出城者约有四百家,崇文、宣武两门外官宅十空其六七。钱铺闭歇者,自二月十五后相继,共有三百家。典铺当者,以十千为率。银价斗落至大钱一千二三百文一两,西客收帐,商贾歇业”。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使北京丧失了商业中心地位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荡涤了清朝统治经济基础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统计,洋务派所创办的各类学堂中大都设有图画课程,并建有“画图房”或“绘事院”。如江南制造局曾开办“画图房”,教授外文、算学、绘图等课程,而制造局的机器图样大多由“画图房”绘制。由此可知,这些课程的设置(     
A.适应了中国工业化的需要B.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起步
C.旨在深入学习西方的文化D.重构了国人的图画审美观念
2024-03-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这说明洋务运动的开展(     
A.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B.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促进了生活习俗的变迁D.冲击了重农轻商的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清政府官员关于洋务企业创办的一些思想主张。这些(     
人物思想主张
郭嵩焘主张“通官商之情”,认为矿产乃“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为督率”。
左宗棠以官经商,可暂而不可久……有的实之户不搭洋股者呈资入股,应准承课充商。官本既还,止收岁课。
A.已突破学习西方器物的局限B.有利于遏制官僚资本主义的扩张
C.意欲革除洋务企业固有弊端D.适应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现实需要
2024-03-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晚清时期,沉寂多时的诸子之学被学人重视起来,《墨子》等考作得以重新校勒出版,即使是以理学教化湘军的曾国藩,自己治学时也强调汇通经学与诸子学。晚清学术的这一新趋向(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消除了学术派别的隔阂
C.反映了西学东渐的趋势D.蕴含了经世致用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著名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因辅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军和收复新疆有功,被清廷授予布政使衔,官居二品。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时,采取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吸收私人资本入股,后来私人资本更是超过“官股”。这表明(       
A.近代政商之间存在合作互惠关系B.洋务运动促进了官僚资本主义发展
C.晚清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明显增强D.近代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7 . 自古以来,边疆地区的稳定关系着我国国家的统一与安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针对北边的蒙古主要以防御为主,通过九边军镇、关西羁縻卫与西番诸卫的军政设置,既做到了有效的“御蒙”,又做到了适度的“抚藏”;而针对西南藏区则以安抚为首要任务,通过对汉藏茶马贸易的控制,对西番入贡者的厚赏以及对藏区僧俗势力的封授,明朝中央政府对藏区的安抚使得藏区僧俗甘心事明。

——方泽《明朝“抚藏御蒙”政策研究》

材料二   自乾隆收复新疆后,清廷内部就已有部分大臣对新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直言“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认为新疆失守如同人断了手臂,于大局无碍。陕甘总督左宗棠从新视角出发论述了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袁小燕《晚清边疆危机下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以明朝中期的史实加以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央政府对藏区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清政府当时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2024-02-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光绪年间,轮船招商局由于外商公司联合压价造成连年亏损,户部令沿海、沿江各省所运所解官物,一律交由招商局承运,并迫使外商轮船公司签订“齐价合同”,同时垫借200万两白银助招商局全款买下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这些举措(     
A.加强了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增强了民族航运业发展信心
C.摆脱了列强对航运业的控制D.保证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