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滇案”发生

“滇案”即马嘉理事件。18747月,英国派陆军上校柏郎率武装探路队约200人,非法探测由缅甸到云南的道路。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任命马嘉理作为翻译前往接应。次年2月,探路队由缅甸遽行闯入云南,遇当地群众盘查,马嘉理悍然开枪,打死打伤多人,群众反击,杀死马嘉理及其随行5人,柏郎率队退回缅甸。

英国的要求

18753月,英国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应派遣一个调查委员,调查应在英国官员在场之下进行;准许印度政府派遣第二次远征队;赔偿十五万两银子;成立协议以确保英商贸易免受超过或多于正税和子口半税的一切征课等等。

“滇案”处理英国不断以撤使、断交及武力相威胁,并将各项要求扩大和具体化。18769月,李鸿章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顾问,与威妥玛签订《中英烟台条约》。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向英国偿款银20万两;派出使大臣带国书前往英国,对滇案表示“惋惜”;云南当局应与英国所派官员商订滇缅来往通商章程;英国派官员驻云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英国仍保留由印度派员赴云南之权。二、总理衙门应“照会各国驻京大臣”,请其会同该衙门就通商口岸的中外会审案件议定划一章程:“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使可派员前往“观审”;中外交涉案件,由被告所属国官员依本国法律审判。三、增开宜昌等四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商船在沿江安庆等处停泊起卸货物;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金;新旧通商口岸尚未划定租界者都要“划定界址”。此外,《另议专条》中规定英国可派探路队由北京经甘肃、青海或四川等地进入西藏,或由印度进藏。

——据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提取“滇案”发生与解决的信息,说明清政府在中外交往中所处的地位。
(2)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内容,分析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点石斋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自称“天下容有不能读日报之人,天下无有不喜阅画报之人”。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正是晚清中华帝国的多事之秋,大到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场面以及前因后果,小到租借里某次西兵会操都在画家笔下得到呈现。百年后的今日,《点石斋画报》成为我们了解晚清社会生活乃至“时事”与“新知”的重要史料。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点石斋画报》目录

中外纪闻力攻北宁、吴淞形势、基隆再捷、甬江战事、中法换约、顽固党放火戕官、牙山大胜、赞成和局、万寿盛典、西使觐光、轮船又火、大闹教堂
官场现形恭应考差、糊涂知县、疯官可笑、假官作贼、道士捐官、购枪舞弊、德政何在、厘卡积弊、催科滋扰
格致汇编新样气球、妙制飞车、兴办铁路、水底行船、铁甲巨工、边防巨炮、演放水雷、西医治病、以表验人
海上繁华游园肇祸、法国节期、英皇子观灯记、西童赛马、赛脚踏车、奇园读画、女塾宏开、大闹洋场
(1)“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
(2)谈谈《点石斋画报》对研究晚清社会的史料价值。
3 .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者研究的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化之东渡,以唐代为最盛。除派遣使臣外,更益以留学生与学问僧,以为文化上之直接移植者。……留学生在唐既久,因受唐人同化,其衣食住等皆与唐人相同,并信仰其宗教,学习其文化制度,一旦离唐归国,遂于不知不觉之间,将唐之文物制度传日本矣。”

——郭丽《唐代教育与文学》

材料二   留学生是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逐步深化而迅速发展并走向高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留学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讲,留学生又是推进中国革命和改良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留学生都是“弄潮儿”。

——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四   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唐文化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四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