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关于十九世纪末的瓜分狂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始于甲午中日战争B.英国强占了香港岛
C.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欧美列强都瓜分了中国土地
2 . 1858年一名侵华英军的军官写道:“中国官府惧怕我们的武力,并且对他们的正当权利一无所知,惧怕和外国人打交道。外国人变得更加猖獗,可以为所欲为地施展恶行,社会渣滓都被吸引到这个国家。”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国家主权
②清朝地方政府的官员愚昧无能
③列强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④沿海地区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1898年,容闳建议修筑由天津经山东德州到江苏镇江的铁路,得到了清政府批准,但德国强烈反对,并称如果中国政府一定要在山东境内修建铁路,就必须交给德国公司承建。可见,德国的主要动机是
A.独占山东市场B.巩固势力范围C.加大商品倾销D.减少资本输出
4 . 劳劳车马
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1901年)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亲历晚清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上褒贬不一。

材料一 李鸿章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组建淮军,抵抗起义军队
1872创办轮船招商局,投身运动。
1885与法国签订中法
1895甲午战争失败,与日本签订
19019月,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1月,去世。

材料二 劳劳车马未离鞍,帖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犹未息,请君英作等闲看。

——【清】李鸿章《临终诗》

材料三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彼非无鞠躬尽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请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的填空。如獨补充有关李鸿章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还可补充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如何理解李鸿章所说的“海外尘氛犹未息”。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对李鸿章境遇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对李鸿章有何评价?
2021-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61年4月,恭亲王奕䜣责成英国人李泰国“总理稽查各口洋商完税事宜,帮同各口监督委员,务将出口、入口各货分断清楚,勿得牵混,且约束各口税务司及各项办公外国人等秉公尽力,如有不妥,惟李泰国是问”。这一任命
A.推动了洋人监督中国海关的制度化B.杜绝了洋商不支付进口关税
C.旨在推进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D.打开了列强进入内地的门户
2021-05-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此刻的清王朝统治阶级不得不积极寻找能够巩固政权的出路。而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就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这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但是兴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开支,洋务派入不敷出,于是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困自强”。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清廷也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摘编自李博《浅谈洋务运动步履维艰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开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1-04-2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晚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建省高潮: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约》,同年台湾建省。这些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边疆开发
C.应对边疆危机D.抵制民主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