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新疆、蒙古、青海地区,清朝诸位皇帝大都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进行了有所区分的立法。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向蒙古颁布了应遵守的法律制度。顺治年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之后在康、雍、乾年间多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蒙古律例》分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在蒙古部众中建旗佐,严格划分各部落之间的界限,以防止各旗间的联合。清政府还从法律上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不许蒙汉通婚,不准内地汉人到蒙地从事农耕,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清代将国家立法推及边疆地区,形成了国家法和边疆民族习惯法并存的二元结构。清代边疆民族立法之举措使得清中央政府以法律为手段保障边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服悦。1875~1878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清军在当地军民的帮助下驱逐了阿古柏,收复了伊犁失地。

——摘编自王志强《有清一代西北边疆民族立法措施评析》

材料二清朝的“盛世边疆”仍然存在着古代历史条件局限下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边疆内部及其中原内地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上形成的深刻隔阂,各区域社会形态差异较大,难以在经济、文化层面形成紧密的整体,维系国家统一主要依靠统治阶级的政治共识。19世纪以后,清朝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和意愿必然逐渐低落。无论是为防止已经内部化的边疆矛盾再度激化,抑或是为杜绝外部新的边疆矛盾产生,清政府采取的都是以“不变”求“稳定”的安全策略。战争动乱及五口通商对东南沿海社会、经济秩序的冲击,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迅速传遍全国,新旧矛盾交织的边疆地区,成为列强觊觎的薄弱环节。中国边疆被完全卷入列强的全球地缘竞争之中,“宗藩体系”土崩瓦解,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呈现出从全面包围,到逐次剥离,直至豆蔻瓜分的态势。

       ——摘编自李皛《全球化视角下的晚清边疆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立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2-09-30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新教材老高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洋务派兴办近代交通运输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西洋各国之所以富强,“以其有轮船以通海道,复有新(铁)路以便陆行”,故中国“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且轮船、铁路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可以“夺外洋之利”“以润吾民”。

——摘编自光绪六年(1880)直隶总督李鸿章《妥筹铁路事宜折》等

轮船、铁路令往日以传统舟、车为业的平民百姓“多已失业”,则如何“上以养父母,下以蓄妻子”?仅天津、通州一代,估计即有30万人受到冲击。所谓“夺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摘编自光绪十四年(1888)礼部尚书奎润奏折等

材料二客观的历史逻辑,走向洋务派的目的的反面。……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洋务派兴办近代交通对民生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2-11-27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曾国藩年谱节选

1861年,51岁。823日上奏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95日,湘军攻陷安庆。1120日,奉旨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进军之策。
1862年,52岁。718日,为借英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日记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做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53岁。128日,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   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12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54岁。5月,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719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8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55岁。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10月,将金陵制造局迁上海虹口,合并他厂,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

——摘编自黎庶昌《曾国藩年谱》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在19世纪60年代前期所积极推动的主要事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人物研究或学习中“年谱”的优势特点。
2022-05-24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四大名校名师团队猜题卷(A)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朝关于派遣常驻使节的历次讨论

时间参与者意见、理由与方案
18664
11
江西巡抚刘坤一担忧。分遣使臣往驻各国,不得任其所指,以柱石重臣弃之绝城,今得挟以为质。
浙江巡抚马新贻反对。向各国派代国大臣,得秉政虚名,却予对方借口,使其代国大臣能借口秉中国之政。
186710
月一12
署直隶总督官文反对。费用不赀,无通晓语言之才,不得已,可派游历使。
两江总督曾国藩赞成。中外既已通好,彼此往来,亦虽常事。
187012
月一1871
3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遣使日本。中外既定和约,均宜各派官员,往驻该国,庶消意易通,势力均敌。
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曾国藩遣使日本。须仿照领事之例,中国派员驻扎日本,约束内地商民,并成立会讯局,办毕洋争讼案件。
187411
月一12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速遣使日本与各大国。外托邻邦报聘之礼,内答华民望泽之诚倘彼别有诡谋,无难侦得其情,相机控制。
两江总督李宗羲遣使各国。其与彼国有用之才,新造之精器,均可随时采访,以为招致购买乏地。

——摘自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政府对遣使问题展开的讨论,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夫日: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日: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本议》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是指处理由于外国侵略所引发的事项。甲午战争失败后,人们慢慢把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借西法制器也叫作洋务了。到了20世纪初,梁启超写李鸿章传的时候,把李鸿章办理军事和民用工业的事情称作洋务。此后人们逐渐把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的一套办法称作洋务。到20世纪30年代,洋务运动的名称出来后,洋务运动中的洋务,主要是指引进西方机器那样一种新政。

——摘编自张海鹏《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推行“盐、铁、均输”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所指内容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就国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