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 道试题
1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人间天国里,天堂毕竟只能是一种影子。太平天国曾试图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来改造世界,例如取消商业,但现实使他们重重地碰了壁。”这一主张根源于(     
A.阶级斗争的激烈残酷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024-01-22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考前必刷专题之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时,计划先提公款10万两白银,其余大部分资本再凑股成之;在筹建开平煤矿时,确定招股80万两白银作为资本。以此方式进行筹建的企业属于为(     
A.官办企业B.军用工业
C.民营企业D.官督商办企业
4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人民展开了一系列顽强的抗争和探索。这些抗争和探索的共同之处是(     
A.以地主阶级为主力B.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目标
C.以救亡图存为主题D.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5月10日,《申报》在刊文中指出,“日本虽区区岛国,然自维新以后,发愤自雄,欲为亚洲至强之国”,提出“中国若能惩前毖后,时时以创世痛深为念,外结强邻,内固邦本,庶可自立于不败之地”。这表明(     
A.不平等条约遭到强烈反对B.报刊主导着社会舆论走向
C.国人对战局失利进行反思D.变法革新已成为各界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7 . 有人还原了甲午战争某一战役的场景:“日本联合舰队猛攻刘公岛和日岛,炮战之激烈程度,不亚于黄海海战!但是,随着陆地炮台全部失守,北洋水师成了一支孤军,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丁汝昌当天夜里自杀,稍后张文宣自杀,杨用霖开枪自杀,杨用霖开的是北洋水师最后一枪!”据此判断,该战役发生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023-12-04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太平天国后期的《资政新篇》,提出了敢于言利,鼓励致富;倡导工商业,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主张引进西方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使社会资金转投向工商业生产。这些设想(     
A.打击了清朝腐朽落后统治B.抵制了外国军事经济侵略
C.废除了中国封建土地制度D.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9 .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发出了复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据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开启了知识分子的救亡运动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促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2024-03-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这一时期来华耶稣会士其数甚多,仅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所载就有467人,而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则有920人。耶稣会士们带来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万国舆图》,上面所标明的世界那么多的国家,表明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一大批书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远西奇器图说》的翻译,使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在这种新环境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

——摘编自《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晚清时期,进行中西文化交流工作的,首推西方传教士。除了强势入侵之外,这个时候的传教士更多地采用办报、译书、兴学等间接传教手段,运用报纸、期刊、书籍这些媒介,将其所熟知的西方文化知识思想等传播到中国。西方文化得以大量传入中国,对当时许多中国人,尤其是维新派人士的思想触动极大,对孙中山等革命派的思想也产生过直接影响。除了传教士之外,从事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另一大主力是大批中国留学生。自洋务运动开始,晚清政府便开始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甲午战败,一大批知识分子纷纷到国外学习,掀起了一股狂热的留学运动。通过这些留学生,将西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翻译介绍到了中国,而在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和不断的思想进步中,大部分爱国的留学生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易永忠《探源晚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第一次高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相比,晚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24-03-0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