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上海租界与社会变迁

上海租界是旧中国租界的荤荤大者,其规模、形式都最具典型意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某校史学社分小组开展了“上海租界与社会变迁”的主题学习。

小组1:探究上海租界的起源

材料一:……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1842年《南京条约》

材料二: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1843年《虎门条约》


(1)材料一、二都与近代中国的哪一场战争相关(单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列强通过这场战争获得的特权有(三选)(     
A.资本输出B.内河航运权C.领事裁判权
D.传教权E.协定关税F.外国公使驻京

小组2:梳理近代上海大事年表
(3)将下列选项填入“上海近代大事年表”编号所处空格中。(填选字母)
A青年杂志B.洋务C.义和团D.维新E.太平天国F.民报G.新文化H.五四
时间大事
1843上海正式开埠
1853响应①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
1854租界的市政机关——“工部局”正式产生
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19世纪60-70年代为了自强、求富,②派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
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公司,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如阜丰面粉厂
1882上海电光公司创办,电灯开始逐步取代煤气灯成为上海城市照明的主力
20世纪初汽车在输入上海,有轨电车也在租界出现
1915陈独秀在上海(租界)创办:《③》(刊物)
191965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响应④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21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租界)召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3:寻找孙中山眼中的上海租界

材料三:凡市政之最要者,铁路之改良,街衢之清洁是也。试游上海之公共租界,其道路之宽广为何如,其街衢之清洁为何如,宁波何尝不可仿此而行?

——孙中山1916年在浙江宁波演说,《孙中山全集》第3

材料四: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试问中国有没有人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能够有大发言权呢?中国人能不能够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议订法律来管理上海呢?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所以中国现在不只是全殖民地,比全殖民地的地位还要低一级。我就这个情形,创立一种新名词叫中国是“次殖民地”。

——19241125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9

(注:此次演说群体主要为日本神户当地的民众)


(4)概括材料三、四孙中山眼中的上海租界。从史料来源和史料内容的角度,推测孙中山两次演讲的意图。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认识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2023-04-12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祖国统一

郑氏提出台湾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外国。(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台湾一平,地方初定,蠲(免除)徭税差役,施行展界开海……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康熙皇帝对台湾地位的认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1883

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后,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4

上“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赴台,阻挡法军侵占基隆;淡水大捷。

1885

法对台增兵;镇南关一战,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台湾设省。

1886

设官脑总局、磺务总局(台湾地区盛产樟脑、硫磺),一度将樟脑收购权交给商人。
设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令地方官“教之(当地民众)耕耘,使饶衣食”。

特设商务局,在新加坡设分支机构招商局(通商局),招募华侨商股;定购10艘轮船,成立轮船公司;委令招股集资修建台湾铁路,拒绝英国旗昌洋行的承办要求。

1887

正式提出新行政区划方案,建置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
铺设沪尾至福州川石山、安平至澎湖妈宫港海底电缆;设电报总局。
设铁路总局,聘外国技术人员负责设计、测量工作。
办西学堂,开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课程。

1888

(到1888年)筑10座新式炮台,以澎湖为海防建设的重点,于台湾北部地区面对日本作重点设防;创办以制造枪弹为主、兼务修理军械的军事工业;整编全台防军。

改革旧有铺递驿站传送法,设邮政总局,发行邮票。

1891

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通车。
(2)某班在“近代台湾发展”主题展板中出具一张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位台湾军务大臣写一份解说词。要求:依据解说词的基本结构,如标题、主体、结尾;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准确把握解说对象的特征、本质和意义;用词准确,不少于150字。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

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同志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

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2022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有哪些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