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四   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1864年)

材料五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的军事工业。1876年,李鸿章又派唐延枢以官督商办形式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洋务派后期,少数“官督商办”企业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改编

主题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材料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压力及其近代领土的要求,而清政府对于边疆地区松散的统治,已无法克服眼前的危机。因此,清政府只能在武力面前重新建立一个更为严密、集中、强有力的统治体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材料七   首相伊藤博文通过对日本政治状态的观察,认为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与中国的冲突一些有吸引力的事情上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本显然正在冒充被压迫地区的朋友。日本声称要在朝鲜保证驱逐中国人和维持国家主权下和朝鲜签订条约。根据这个陈述,日本是朝鲜的朋友和保卫者。

材料八   《悉尼先驱晨报》对具体战况的报道

战况报道
丰岛海战当这两方相互接近的时候,日军注意到一艘中国旗舰未向他们致意,并且拿出枪向他们逐渐接近。之后,中国人很快开火。日方立刻用炮弹回击这一挑战。
旅顺大屠杀从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得到消息证实了日本占领了旅顺港,“进入这个地方后,映入日军眼帘的是无头的一些朝鲜人和其他日本人。他们在袭击开始前被中国人抓到。眼前的景象激怒了日本人,以至于他们不再限制自己的军队,并且几乎没有一丝饶恕。”

注:《悉尼先驱晨报》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商业性报纸。甲午战争期间,《悉尼先驱晨报》对甲午中日战争做了相关报道。以上材料皆来自此报纸的报道。

材料九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基础测评*
(1)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一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论证说明。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的共同主张,并说明提出主张的背景。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贡献,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末治边政策。
(6)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藤博文的这种想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7)材料八中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指出导致《悉尼先驱晨报》失实报道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纵横*
(8)据材料九,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023-09-0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16·纲要上第1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4 .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
派别背景阶级属性主张结果影响
抵抗派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惊醒地主阶级师夷之长技以______未实践启迪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太平
天国
鸦片战争后,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农民阶级有田同耕,平均分配;以法治国;______外交等过于理想,与现实环境不符,未能实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主张影响后世
洋务派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地主阶级
中央与地
方实力派
师夷长技以______、求富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其破产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维新派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兴民权,实行______,改革教育制度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但遭到顽固势力阻挠,最终失败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023-09-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五单元单元整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晚清名臣胡林翼统计的清咸丰七年到十一年(1857-1861年)湖北省文武职官及其眷属等的死亡情况。据此可推断(     

死亡原因

人数/人

百分比

阵亡

31367

69%

因公死亡

873

2%

死节

13009

29%

合计

45249

100%

A.传统忠孝观念受到严重挑战B.农民起义沉重打击清朝统治
C.列强侵华遭到民众顽强抵抗D.晚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24-03-22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押新高考第6题 晚清: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军所到之处“查庵观寺院田产充公”。1852年夏,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又联名向洪秀全上书,申明“宜广积粮,以充军备而裕国课”,并请准“照旧交粮纳税”。1853年下半年,《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湖北、江西、安徽一带的“富室”被太平天国勒令“计亩一石,或出谷一石、二石不等,分为无田者食”。1853年年底,石达开到达安徽,为“结民”,他让当地人充任“乡官征租赋”,“立榷关于大星桥各属支河曲港”。

——摘编自何希芝《太平天国的经济措施及政策》

材料二   1855年1月以后,天京恢复了家庭制度,“圣库制度”逐渐废弛,太平天国政府对独立的手工业者采取了听任自由经营的方针,允许私人自由贸易,并给予一定的救济扶持。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李秀全下令:“各门外百姓无本为业,亦计(借)给其资,发去铜钱十余万串。”1861年,太平军在濮院等地曾多次发布文告,“尔等子民勿必惊疑,通商贸易”“士农工商各安恒业”。

——摘编自段本洛《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商业政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前期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实施上述经济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太平天国中后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3-10-07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金太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理想主义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过去凡曾到过中国或从纸上对中国有所了解者,都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实利主义根深蒂固的种族。……太平天国无疑使这种认知来了一个颠覆。在太平天国,归根结底,对于所谓利益人们能看到什么?又能指望什么?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金钱,没有女人,人人不受私,乃至烟酒不沾、娱乐禁绝,不是修行,胜似修行。人所握有的,无非是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无处不均匀这样一些空洞的口号而已,然就为这些空洞的口号,万千追随者便跟在洪秀全身后,背井抛家,从荆莽丛中翻山越岭,历九死而不悔,一路杀到金陵。此事若不自理想二字求之,实难有更合理解释。

——摘编自李洁非《天国之痒》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陈潭秋生平活动年表(部分)

1896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
1911考入位于武昌的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期间受到五哥陈树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影响,信仰三民主义,认为救国是政治问题
1916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畅读《新青年》等报刊
1918开始研读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读》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19在武汉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并与董必武结识,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与董必武等发起成立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1943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

——摘编自《陈潭秋年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太平天国“理想主义”的纲领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潭秋救国理想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11-0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未在国内公布,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其更缺乏了解。关于割香港岛给英国,清政府的态度是“弹之丸地、暂行赏借”;英国认为“被焚鸦片赔偿费”等赔款是恢复和平状态必不可少的赔偿;关于协议关税,清政府认为“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自得外交成功”;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权宜的想法,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签订《南京条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40—1900年间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抗争求索的重大史实。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在县以下的地方,其基层组织单位是“两”,每25家为一“两”,由“两司马”管理。两司马之上设有卒长、旅帅、师帅、军帅、监军、总制等官职,总制管一郡,相当于清朝统治时期的府。一个县约分五军,一军13156家,每家出一人为伍卒,组成一军,寓兵于农,“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由于土地归公,所以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自留口粮外,一律都要上缴,由两司马支配,甚至农民的生活也要受两司马的监督和支配。在所控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散家庭。如进入武昌后,就把居民按性别年龄分馆居住,开始以10人为一馆,后来以25人为一馆,由专人管理。定都天京后,完全废除私有制,也是把居民按性别分别编入男馆女馆、男营女营,夫妻不得同居,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没收归“圣库”,生活必需品由圣库按定额供给。60岁以上老人和16岁以下儿童入“牌尾馆”,男性青壮年则住“牌面馆”,其任务除参加战斗外,还要从事体力劳动,有手工业技能者进入诸营与百工衙、天茶衙、豆腐衙、酱人衙……在监管下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产品不经过市场交换直接入圣库,生产者除按定额分配的吃、穿外也别无报酬。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一切私营商业资本全都被没收,个体小商贩也不例外,“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经商所获利润全部上缴圣库,商业实际被完全废除。女馆则不分年龄,在监管下参加各种诸如抬砖运瓦、收割拾柴一类的劳动,善女红者则编入锦绣营。丈夫到女馆探妻只能在离门数步之外问答,而且声音必须洪亮,让大家都听见,以防说“私房话”。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材料二   《资政新篇》(注:即《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一个亮点,农民起义能提出这样一些具有西化色彩的纲领很不简单,因此洪仁玕也被看成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当时《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并行的,颁布《资政新篇》的同时也再一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但这两个东西根本是格格不入的,《天朝田亩制度》其实是一个农业式的军事共产模式,跟《资政新篇》完全是两股道上的车,这两个东西怎么能一块出来呢?这实际上证明了当时的领导者其实根本就不明白怎么实行《资政新篇》这套方案。实际上最后也没能实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管理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利弊。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本质区别,分析《资政新篇》没能实行的原因。
2022-10-31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0 . 失败
(1)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2)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光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