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常到天津、上海、广州、厦门等地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B.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
C.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D.沿海工业的布局合理
2024-02-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 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和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海防”为重,“塞防”为轻,移“塞防”之饷以助“海防”。 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这一争论(     
A.稳固了传统的宗藩关系B.推动了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C.意在应对边疆地区危机D.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
3 . 下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     
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时,清军装备了从欧洲进口和中国军工企业仿制的先进后膛枪炮,其中淮军装备最为精良,全部装备了毛瑟枪,另外还有当时最新式的速射炮和13响连发枪(重机枪的前身);清军的许多军官都接受过军校培训,弹药也很充足,一场战役打下来所消耗的子弹、炮弹往往比日本人多得多。倒是日本人往往因为弹药耗尽而撤退。清朝拥有铁甲舰5艘,日本3艘。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都比日本最大的舰只还大一倍,日舰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只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主力舰平均中弹100多发还能安然返回,而日舰平国均中弹十几发就被打成重伤,甚至有两艘舰船在拖回途中沉没了。英国某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19世纪后半期)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晚清海军兴衰史》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痛感“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而作为知识分子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状元张骞则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

材料三   《马关条约》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物资财富来发展它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曾说过:“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日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在国外创办工厂,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摘编自[日]石井宽治《日本的对外战略(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清朝军事力量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的表现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B.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2023-02-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6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材料认为甲午战争(     
A.造成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了民族的觉醒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资本输出
2023-08-03更新 | 20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1895年8月,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台湾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这体现出(     
A.清政府支持人民抗日活动B.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很大
C.台湾军民英勇的抗日精神D.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
2023-07-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迫使日本和平解决。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共同进行的战争,这在那时是一种普遍的看法,许多报刊书籍大量宣传这种看法,例如当时广泛发行的《救亡手册》就这样说:“在民族危机高于一切,亡国奴的威胁要降临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时,不仅是广大的工农大众,就连资产阶级甚至封建军阀也发生了他们的存亡问题,而逐渐改变他们犹疑畏缩的态度,走到救亡阵线中来。”这个“战争”最大限度地动员了集中了全中国的抗战力量,这个事实是中国胜利、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3-07-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它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
10 . 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的沉痛认识。因此,“国”的概念广泛兴起,“国权”“国民”“国耻”“国教” 等词汇成批地涌现,“中国”“中华”“华夏”等取代“大清”成为流行词。这说明甲午战争(     
A.使民族国家意识大为增强B.迫使清廷承认民族平等的原则
C.使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023-01-03更新 | 414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