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

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时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见下图:

I《南京条约》(摘录)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II《北京条约》(摘录)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II《马关条约》(摘录)
1.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1)就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而言,属于原始史料的是?非原始史料的是?(填字母)
(2)据材料二归纳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其侵略意图。
(3)从“动机与效果”的辩证视角,谈谈开埠条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24-02-22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
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三、宜亟造铁路;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四、宜分设枪炮厂;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五、宜广开学堂;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024-05-05更新 | 14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对华地图盗绘一览表(部分)

制图年月

地图名称

制图机构

1872

台湾南部之图

外务省

1874.4

台湾全岛之图

海军水路寮

1874.10

清国渤海地方图

陆军参谋局

1874.10

陆军上海地图

陆军文库

1875.10

北河总图:通州-北京

兵学寮、学课部

1876.4

辽东大连湾图

陆军文库

1877.7

清国沿海诸省

海军水路局

1879.1

直隶山东两省全图、福建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79.5

江苏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79.10

广东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94.9

满洲全图

参谋本部

——整理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等

提取材料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提取至少2条信息,推论合理,表述清晰。)
2024-02-22更新 | 17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清朝嘉庆年间制作的《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详细记录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1895年,程鹏等晚清士人绘制出《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这两部海图的共同之处在于(       
A.学习西方的绘图技术B.旨在提高国人的海防意识
C.利于海上贸易的发展D.体现近代主权观念的加强
7日内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5 .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本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近代中国衍生出新的含义。下图是张謇托画家单林作的“厂儆图”中的《桂杏空心》。“桂”指江宁布政使桂嵩庆,“杏”指买办盛宣怀,两人曾许诺助筹,后食言自肥,使张謇“中夜彷徨”“忧心如捣”。材料表达了张謇(     
A.对国家时局危机的担忧B.对官僚和买办们的抗争
C.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期盼D.感慨中国实业救国之难
2023-08-02更新 | 418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6 . 史学论文写作

论文是史学著述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撰写一篇论文的普遍步骤如下图所示。


某校历史小组在学习中,读到这样一段材料:“中国近代是一个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该小组构思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一论文主题,并拟定了部分提纲。

第一节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二节

第三节 天国的悲喜剧

第四节 十二年之后

第五节 近代化的一小步——自强与求富

第六节 日本冲来了

第七节

第八节 庚子与辛丑

第九节 民变与革命——旧邦新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补充提纲中缺失的部分,并以提纲为基础写一篇小论文。
2023-05-25更新 | 45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中国主要年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图。这一状况(     
A.反映出传统经济仍占优势B.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西方市场
C.说明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D.不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023-08-14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七)

8 . 2022年5月,有网友发帖表示,在给自己小孩买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一书中发现史实性错误。书中在介绍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时,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图中,丁汝昌和几位清朝将领低头弯腰,向日本军官表示屈服。这一帖子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小明同学关注到以后,去翻阅了现行初中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书中是这样描述的: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为此,小明同学想给出版社写一封信,为了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他找到了以下的材料:

材料一:《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投降图》(原图说明:想象图,日本右田年英,创作于1895年)


材料二:当时海军提督衙门十名守卫之一谷玉霖的回忆:……亲眼所见,“丁军门自尽后……(牛道台)集众筹议投降事。”

材料三:日本人的说法: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包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向丁汝昌劝降,但遭到拒绝。战斗数日后,丁汝昌在镇远舰上服毒自尽。

材料四:当年《纽约时报》的报道: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为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

材料五:《清史稿》(北洋政府编撰,1927年完稿)的评价:甲午之役,海陆军尽覆,辱莫大焉。汝昌虽有罪,而能以一死报国,尚知畏法。

材料六: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当年在威海卫保卫战最后的阶段,日本人击败北洋水师,主战派和主和派为此意见不统一,丁汝昌见突围无望,选择了自杀殉国。丁汝昌的部将牛昶昞盗用其名义起草了投降文件,与日本进行媾和。并在战败后向清廷说了假话,称丁汝昌下令起草投降文件,而后畏罪自杀。以致于丁汝昌在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家产都被籍没了。宣统二年,在萨镇冰等一众海军将领的努力下,丁汝昌终于得以平反。

——以上材料根据网上和《中国近现代史辨疑与释读》(邵雍著)一书的相关信息整理

1.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整理小明同学求证的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来充实论证?
3.请你判断以上材料中,对于求证丁汝昌没有投降,哪一个更具有说服力?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帮助小明写一封信,向出版此插图的出版社指正错误。
2024-01-1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图1、图2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列强对华(     

A.借助商品输出方式攫取财富B.控制了清朝财政收入
C.通过资本输出参与国际分工D.加快了经济侵略步伐
2023-11-12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开埠通商问题上,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启了中国近代约开商埠模式。这些商埠作为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利益,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或“国中之国”。为改变约开商埠的不平等模式,同时为增加财政收入,开辟饷源,1898324.26日,总理衙门先后两次上奏朝廷,宣布将在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和直隶秦皇岛三地“开设通商口岸”,当即获旨允准。百日维新开始后,清廷就自开商埠问题于810日再次颁布谕旨,号召各省将军督抚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称:“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三月间,业经准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奏,将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王岛开作口岸。嗣据该衙门议复中充[允]黄思永条陈,谓各省察看地方情形、广设口岸,现在尚无成议。著沿江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该将军督抚等筹定办法,即著迅速具奏。”由此开启了晚清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的两条道路之争。

——摘编自崔志海《清末中美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之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自开商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自开商埠的影响。
2023-04-04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