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又只是一个“纯臣”和“庸臣”,因此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他认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在外交上,李鸿章对处理中日外交,无功亦无罪,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学术界认为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李鸿章是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反动买办,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改革开放以后.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抗外国,他所创建的海军炮口是对外的,更多的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他还认为,李鸿章有爱国之处,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有不少误国之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虽有抵御外侮的愿望,但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

——摘编自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2 . 19世纪90年代,清末知识分子开办的政治性社团在1895年、1896年均为4个,1897年、1898年分别增加到了27个、33个。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维新变法的展开C.清末新政的实行D.洋务运动的推动
2022-06-12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西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朝建立后,在国家的东北边疆和西北边疆采取与行省一督抚制截然不同的军府制加以管辖。晚清时期,政府于1884年改伊犁将军府辖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于1907年撤黑龙江、吉林、奉天将军,设立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晚清政府
A.逐渐沦为“洋人的朝廷”B.中央集权体制走向崩溃
C.加强对边疆危机的应对D.开始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2022-06-08更新 | 105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蒙古、新疆、西藏为屏藩保障腹地安全和以琉球、越南等藩属国为“藩篱”屏卫中国的传统疆土观念逐渐向“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治疆理念转变,清政府先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表明
A.清朝的边疆危机得以消除B.新疆和台湾正式属于中国领土
C.晚清国防逐渐向近代转型D.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完全解体
2022-05-23更新 | 1149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2022年3月27日召开的“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座谈会上,学者们回顾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台湾的风雨历程,为今日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完整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启示。下面几段材料可归属于这次研讨范围的是
①材料一: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记:至元(年号)间,立巡检司。
②材料二: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
③材料三:刘永福据守,抗不奉诏,重重布置,百姓咸恃以无恐。
④材料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缔结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际秩序的条约和协定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6 . 据1893年赴日的黄庆澄记载:“查东人(日本人)成好古,往往有隋唐以前书中士已佚者,彼国犹珍存之。自西学盛行,此风一变,昔所存者,弃若。闽粤商人、间有购收以归、而重利者。”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无法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兴盛
C.对周边的文化影响力衰退D.学习西方成为思想潮流
2022-05-02更新 | 85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872年左宗棠把西安机器局搬迁到兰州,从而成立了兰州机器局,大力生产枪支弹药以及火炮和炮弹,以便满足战场上的实际需要。这个“战场”见证了(       
A.洋务运动的成功B.中法战争全面爆发
C.黑旗军保卫台湾D.新疆南北两路收复
2022-04-08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49年,俄国在北京正式建立地磁气象台,观测北京地区气象;1872年,法国在上海创办徐家汇观象台,除观测地面气象外,还为外国航船提供预报天气、风向服务;1885年,英国在台湾建立多个气象台。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A.中国彻底丧失国家主权B.西方国家加紧侵略中国
C.洋务运动取得较大成效D.中国通讯工具的近代化
9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强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对新疆、蒙古、西藏、台湾等地区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56月)清廷发出上渝:“现在和局虽定,海防不可稍弛;亟宜切实筹办善后,为久远可持之计。着各抒所见,确实筹议,迅速具奏。”在各大臣上奏意见中,左宗棠于18857月奏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资震慑”。1012日,军机大臣奕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劻等奏言“似属相宜,恭候钦定”。1885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上任后,刘铭传着手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1直隶州,领115厅。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摘编自刘海荣《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材料二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新疆建省方案。两江总督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委任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1885年,刘锦棠针对当时原有伯克(少数民族上层)欺压甚至奴役民众的现实,在委署州县官吏的同时,陆续将各城伯克大量裁撤,大量伯克占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新疆民政等事务尽归中央委派官员。刘锦棠任巡抚时,还在新疆遍设义塾,以《孝经》《论语》等汉文典籍为教授内容。

——摘编自童远忠《刘锦棠抚新政策述论》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鼓励内地汉民移居东北、内外蒙古等地。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在内蒙古,州府、县逐次设立,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政府边疆治理加以阐释。
2022-03-14更新 | 42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1871年,在签订《中日修好条规》之前,日方以“条规”在日语中多指国内法律和政治规定为由希望改成“条约”。中方则认为“条规”属于“西例”,不适用于中日关系,双方由此产生了分歧。该“条约”的最终签订表明当时清政府
A.对日本侵华野心已有警觉B.在对日外交中一度占据优势
C.过度拘泥于外交用语形式D.纯熟运用外交准则捍卫主权
2022-02-15更新 | 23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