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8年,为偿付《马关条约》规定的第四期对日赔款,清政府首次以国家名义担保发行对内债权——昭信股票。发行总额为白银一亿两,年息五厘,分20年还清,股票可以抵押售卖。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为照粮摊派,民众怨忿不断堆积,仅半年后便停止发行。这说明(     
A.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B.反满革命思想的蓬勃发展
C.内忧外患促使财政手段更新D.“中体西用”观念被突破
2024-06-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謇认为,慈善事业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等各项致强救亡的举措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出“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张謇十分重视慈善教育,呼吁重视盲哑人教育,在创办师范和中小学校的同时,就已开始注意盲哑等特殊群体的教育事业。他还重视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治理,提出了导淮治灾的一系列主张。在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张謇表现出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一往直前的坚韧品格和精神。经过他的辛勤努力,在原本较为偏僻的南通出现了近代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的盲哑学校,第一所地方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气象台,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为数众多的社会公益福利事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慈善公益活动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19世纪末,西方出现一批研究中国的文章和专著,鼓吹者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这反映出(     
A.变法运动已取得显著效果B.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列强试图为侵华制造舆论D.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
2024-05-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晚清政府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较大规模地开启了边疆治理内地化的进程:先是以新疆建省应对沙俄入侵西北的妄举;后以台湾建省应对日本袭扰宝岛的举动;再以东北建省应对日本、沙俄对旅顺大连的强租;最后,以东沙岛、西沙岛主权宣示应对日、法等国对海疆的觊觎。据此可知,晚清(     
A.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B.边疆治理海防与塞防并举
C.省制维护了国家主权D.国防近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2024-05-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视“大一统”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政治追求。各边疆少数民族也都普遍认同“统一”的政治观念,汉代的匈奴说自己的祖先是“夏后氏之苗裔”,唐代西域的突厥政权自称“桃花石”(即中国)。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

——摘编自底蕴《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举。他建造福州船政局,注重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技工,强化东南沿海水师,十分重视沿海战略要地的军事防备。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他力主援越抗法,希望打破法国侵吞我国资源的企图。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宣称“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目的是保卫国家任何一寸领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

——摘编自李风《左宗棠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错综复余的新的安全局势创造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

——摘编自张志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左宗棠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内容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024-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
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三、宜亟造铁路;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四、宜分设枪炮厂;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五、宜广开学堂;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024-05-05更新 | 13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894年7月,清政府租借英籍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兵时被日舰击沉,总理衙门随即照会英国希望其严惩日本,未果。9月底,清军截获疑向日本运送军火的英籍货船“巴山号”,在英国的敦促下,未经彻底搜查便将该船放行。这反映出清政府(     
A.已沦为洋人的朝廷B.对国际局势心存幻想
C.坚守近代外交准则D.对日政策受英国操控
2024-03-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9 .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出(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
10 . 1894年,郑观应还只是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话,而是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加剧民族危机B.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程度加深
C.西方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D.中国的近代化进入到新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