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三国“干涉还辽”,让李鸿章构思出了一个“以夷制夷”的计划。1896年6月3日,李鸿章在莫斯科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后来他对来访的黄遵宪不无得意地说:“20年无事,总可得也!”这反映了
A.清政府达到了“联合沙俄、制衡日本”的目的
B.对外思想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向“以夷制夷”转变
C.清政府对近代外交和对西方侵略的认识水平
D.李鸿章利用帝国主义矛盾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智慧
2 . 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对其实质理解最正确的是
A.美国欲想通过强大的实力,分享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的矛盾和冲突
C.“门户开放”政策客观上不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彻底瓜分
D.“门户开放”政策意图是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2019-11-0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2015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一张1900年国外的明信片,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4 . 下图是1898年法国某画报中的漫画,他可看作
A.列强们侵略中国的直接证据
B.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旁证材料
C.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艺术夸张
D.“门户开放”政策的真实写照
2019-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徐汇、金山、松江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5 . 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借债以开铁道”,认为这是“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是“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利国利民
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接任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该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可能是
A.1845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1900年,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后
C.1905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后
D.1910年,日俄之间战争结束几年之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8年《伦敦新闻画报》报道:“青岛的最后一位中国将军还没来得及结束它启动的防波堤修建工程,工程就终止了。”这主要因为
A.清廷财政拮据B.日军攻占山东
C.德国强占胶州湾D.英国租借威海卫
8 .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面对西有沙俄侵占新疆,东有日本出兵台湾的危机。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克复新疆,所以保蒙古:守卫蒙古,所以保京师。”由此判断他
A.在战略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传统国防思想影响
C.着手构建西北防御体系
D.对西方社会认识深刻
9 .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2019-06-14更新 | 760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B.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C.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