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此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①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②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小农狭隘意识”
③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④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
材料二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材料三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运用新史观指出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民族主义有时候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和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与此同时,非理性的排他意识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渲染,暴力由此找到了滋生的场所。”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2016-11-27更新 | 642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2016-11-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