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2017-12-13更新 | 197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义和团多戏缘,不辨真幻。聚众起事唱戏,练拳如演戏,戏中人物如神附体,纵火上阵,特技招式.亦如戏之所演。”这反映了义和团
A.缺乏先进的思想武器
B.团民以江湖艺人为主
C.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D.团民都信仰民间宗教
3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这种迷惘又决定了他们会同地主阶级中的最顽固者发生感应。”以下口号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A.攘外必先安内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剿发捻,勤远略
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演变过程是(       
A.剿灭——招抚B.剿灭——招抚——镇压
C.招抚——镇压D.招抚——剿灭——出卖
2016-12-12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2016-12-12更新 | 61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文字材料反映的近代反侵略斗争,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②“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
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
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
10 . 甲午战后,“忧时之士感栗危惧,深怵亡国灭种之痛,于是________运动一时大起,继之以________运动,皆风靡一时,二者虽背道而驰,而其意在救亡则同也。”文中横线处的文字分别是(       
A.维新 义和团B.维新 新政
C.新政 预备立宪D.太平天国义和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