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848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400余起。其间,中国民众散发的反洋教的揭帖、公檄和呈文,几乎每篇都把无父母、无祖宗、无神灵作为基督教的第一罪状来予以斥责。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外民族矛盾趋于激化B.农民阶级缺乏先进思想指导
C.传统文化对洋教的排斥D.儒家伦理观念影响比较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义和团运动以《刘伯温伏碑记》为揭贴(传单),声称明代刘伯温预言“庚子三春,日照重阴……中原忍绝兮,羽翼洋人;趋炎附势兮,四畜同群",这反映出义和团(     
A.反帝运动缺乏理论指导B.反封建统治的革命精神
C.具备先进理性领导阶级D.对反帝爱国的理性认识
2023-08-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反映了近代前期(       
A.中外民族矛盾难以调和
B.中国军民勇于维护国家主权
C.清政府敢于御侮国门外
D.列强分裂中国的图谋被粉碎
2023-07-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时人指出:“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激愤久矣。”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后,“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这说明(     
A.朝廷对反侵略的默许B.扶清灭洋的积极影响
C.列强侵华手段的变化D.国人民族意识的迸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暂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是,实为下策。”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B.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C.满清政府的妥协退让D.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在全国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传教的事件。从1896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相当于前20年发生的教案总和,这一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的中央集权被削弱B.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C.中国民众的民权意识觉醒D.义和团运动口号深入人心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费,清政府接受地方官员的建议,开征厘金。户部初定的费率为“百取其一”,但各省督抚和统兵大员们以“就地筹饷”为名各行其是,厘金抽取的费率低的仅有0.45%,高的则达10%之多,抽取办法也是五花八门并无规制。这表明(     
A.开征厘金解决了军费问题B.地方督抚的离心倾向加剧
C.清王朝中央权威面临挑战D.太平天国加速了清朝灭亡
8 . 曾经历过1900年北京东郊民巷战斗的法国学者在其日记中有多处关于葬礼的记述,在保护使馆区战斗中阵亡的人,他们都会在歇战的时候为这些人举办葬礼,如“三点,埋葬了水兵”“三点,勒格那克和另一位奥地利士兵的葬礼”等。这些记述(     
A.刻意美化了侵略者的形象B.折射出义和团反帝斗争的胜利
C.反映出清军战斗力的提升D.丰富了历史学术的研究视角
9 . 以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基层社会在满足政府动员社会、抵御外辱的同时,也可能对现有社会秩序形成巨大的威胁,甚至可能酿成剧烈的社会动荡。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B.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C.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辛亥革命能够成功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当列强用铁路、电线等现代文明成果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时,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这场运动(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B.引起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C.达到了中国农民运动最高峰D.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2023-04-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