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末仲芳氏在日记《庚子记事》中记载:其多似乡愚务农之人,既无为首之人调遣,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与奉教之人,并不伤害良民;以此而论,似是仗义。该记载反映了近代哪一斗争运动?
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太平天国运动
2 . (这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A.成为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开端B.主张通过绝对平均主义救国
C.促成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D.对近代中国产生多方面影响
2021-04-11更新 | 41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戊戌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2021-04-0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四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A.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B.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C.民族危机与民主共和D.革命与改革的双重变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义和团运动期间,《清议报》发表了一系列的专文∶"……有志者乘其(义和团运动)机而导之以国民之义务……那么可望20世纪之中国将'张自由之旗鼓''夺回自由之民权''扫专制之颓风''开共和之善政'。"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改良了中国政治体制B.有利于民主思想发展
C.提倡民主与自由思想D.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
2021-03-31更新 | 611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义和团“最恶洋货”“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他们不认识帝国主义,却认识洋人洋物,于是所有外来之物都成了痛苦的原因。这种斗争方式,既表现了那个时代多数人的民族感情,又寄托了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的本来愿望。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义和团
A.组织领导落后性B.仇视一切外来事物
C.反侵略的坚定性D.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2021-03-2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开考试历史试题
7 .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B.义和团运动引起的社会动荡
C.《辛丑条约》后社会秩序的重建D.地方与列强合作镇压农民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蔡锷集·军国民篇》中曾这样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锤,声撼大地。……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逾年有长江一带之骚动,此奋起自下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这说明
A.甲午战争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B.当时中国社会政局比较动荡
C.义和团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斗争D.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2021-03-01更新 | 109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2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与民族崛起【过关测试】
9 . 在义和团运动高潮之时,圈于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章太炎称之为“匪”;后来,他又称“自亡清义和团之变,而革命党始兴”。章太炎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主要基于
A.知识分子的觉醒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C.民族危机的加深D.民主革命进程的加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近代某次事件之后,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