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义和团揭帖词:“神助权,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男无伦,妇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俱发蓝。”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爱国主义思想B.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C.有愚昧、迷信思想D.是对侵略者情况的客观揭露
2024-03-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24-03-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所载,1900年6月,慈禧太后决定“招抚”义和团,对各国宣战。此时在广东的李鸿章接到宣战诏书以后,当即以为:“此乱命也,粤不奉诏。”随后授意邮政大臣盛宣怀与东南各省的督抚刘坤一、张之洞等策划同各国领事签订了《东南保护条款》。据此分析,李鸿章等人的举动(     
A.表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避免了中国东南各省遭列强侵略
C.反映了东南各省督抚的卖国行径D.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大力支持
2024-02-25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龙集联中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梁启超、孙中山和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义和团运动明显具有(     


梁启超
“莠民招乱”“暴徒窃发”( 1900年4月);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林之众强国”(1900年7、8 月间)




孙中山
为了“排除欧美的势力”,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   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以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陈独秀
“义和团的野蛮,义和团的顽旧与迷信,义和团时的恐怖空气,我都亲身经历过;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 命史之悲壮的序幕”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B.思想意识的落后性
C.行动组织的严密性D.反抗侵略的爱国性
2024-02-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98年11月,美国传教士致函美驻烟台领事,对山东诸城、日照、沂水等地发生的冲突做了具体汇报,并指出这次山东的冲突与以往不同:它不是孤立教案,且表现出一种普遍的暴力排外情绪,并与北京的“政变”有着直接联系。材料提及的这场冲突(     
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倾向显著
C.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024-02-0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 “他(义和团)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作者旨在说明义和团(     
A.爆发的历史根源B.本质是文化的冲突C.体现出阶级局限D.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24-02-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独秀在1918年《新青年》中称义和团是“怪物”,在1924年《向导》中说义和团排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从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可知(     
A.时代背景可能影响撰述者认识B.口述史料必须与学术研究结合
C.多种史料互证可确认历史事实D.实物史料的价值高于文献史料
8 . 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去图书馆翻阅如图中的经典著作,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救亡图存的探索B.思想解放的潮流C.农民阶级的抗争D.反帝反封建运动
2024-02-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1896年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中瓜分中国的舆论甚嚣尘上;到了1900年,它们却主张“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我行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B.列强侵华方式的调整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2024-02-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01年,有人发表文章批评义和团运动落后保守的一面,同时肯定其“自卫其乡族”的正义性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他在文中深受鼓舞地写道:“然义和团,尚仅直隶一隅之民也;若其举国一心,则又岂义和团之可比哉!”上述言论意在(     
A.强调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B.肯定义和团运动的反封建性
C.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D.发动广大农民参加民主革命
2024-02-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