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近代碑学书法大师于右任认为,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中国自宋以后,正缺乏尚武精神,所以提倡人们学习。《时务报》《清议报》《革命军》《民报》纷纷采用豪迈威武的魏碑体。近代魏碑体的复兴(     
A.迎合中体西用的救亡王张B.折射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C.体现文学革命的进步思想D.铸就社会革命的锐利武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1902年,清政府启动修订律法程序,明确宣布推行“中外通行”方针,并提出:“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这折射出这一时期(     
A.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B.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C.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D.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

3 .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 “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 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2024-02-28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洋官报》于1907年发表的《论吾国商民宜知外人实业之侵略》一文指出,“一切瑰奇绚丽之品物名皆冠以东西洋者无非实业侵略之军队也”,“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烟间茶肆、零星小贸与夫街市设摊,罗列求售,是实业侵略之支队也”。《南洋官报》发表该文意在
A.强烈批判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揭露本国商人小贩唯利是图
C.宣扬国民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D.批判政府软弱无法抵制侵略
2023-06-07更新 | 514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最早是1896年选拔13名学生赴日留学。1899年各省派赴日本留学的已有一百多人。1903年留日中国学生达1300多人。1905一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数量猛增到8000多人,留日热潮达到高峰。20世纪初的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从政治、文史、军事到理工、农、医,以至音乐、美术,应有尽有。他们通过创办报纸杂志、编译出版书籍等方式,把来自西方和日本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再向留学生和国内知识青年广泛传播。

——摘编自王晓秋《二十世纪初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高度关注苏联经济建设,甚至形成一股“苏联热”。显然,人们惊异于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将其与停滞的中国经济相比较,钦羡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时人普遍将苏联经济的此种快速发展归功于计划经济体制,所以,苏联计划经济成为大家在报刊上讨论的焦点话题。

——摘编自阎书钦《1930年代国统区报刊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评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苏联热”的原因。
2023-04-2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4月联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0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
1894年前16202
1895-1913年515533
1914-1930年111340103
资料来源:朱荫贵《抗战爆发前的外国在华银行》
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甲为英国,甲午战争后对华资本输出减弱
B.乙为美国,一战前后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丙为法国,一战爆发前在华经济势力最小
D.丁为日本,甲午战争后侵华势力急剧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85年,清延诏谕:“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著闽浙总督兼管。”这一决策
A.扩大了满清的统治区域B.保障了海峡两岸的安全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提升了台湾的政治地位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4~188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关于国防战略问题的激烈争论,主要有三派不同的看法,李鸿章等人认为:“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当前以海防为急务,西北边塞战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于进取”。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海疆之忠,不能无因而至,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目前之计,尚宜全力西征,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张璐漫《晚清国防战略转型研究》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派提炼其国防战略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或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