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______
19世纪90年代 ______ 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学
20世纪初孙中山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你认为表中哪一种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最大?并说明理由。
2022-11-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体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结构发生转换,从传统士人阶层中分离出来的报人群体,其演进大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晚清报人群体的演进     

时段概况
鸦片战争后到维新变法前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中国第一代报人。王韬,秀才出身,因生计所迫,受雇于上海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沈毓桂、蔡尔康皆因科举不第,不得已投身报界,曾先后在《万国公报》任华文主笔。艾小梅创办的《昭文新报》,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及一年即停办。

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变法期间,报人掀起了晚清第一次报业高潮。其时,《时务报》的梁启超、汪康年,《国闻报》的严复、夏曾佑、王修植,《湘学报》的唐才常、谭嗣同等报人声名鹊起,成为海内报界闻人。当时,上述三大报刊还得到张之洞、陈宝箴等清朝地方开明督抚的支持。
清末“新政”开始至辛亥革
命爆发前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开放报禁,报人掀起了晚清第二次报业高潮。当时,《中国日报》《警钟日报》《民报》等新办报刊遍布海内外,报界同业组织也纷纷成立。报人群体以“中等社会”自居,自觉承担起启迪国民的历史责任,彰显其在新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

——据付登舟、赵晨韵《晚清报人群体演进的历史考察》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晚清报人群体演进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试拟一论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主要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19世纪六比十年代以来,华侨汇款主要以民信局为主,下表为民信局在南洋和闽粤地区的发展情况统计表。

时期

发展情况

1866-1896

截至1887年仅新加坡一地就有民信局49家,其中潮州人开设的就有34家,这推动了国内兼营华侨汇款业务的民信局的兴起。据统计,福建侨汇1871-1884年,平均每年为311万银元。

1897-1934

民信局开始将中间承转环节交由邮局承担,从而加速了承转的速度。同时,新式银行也使其资金调拨周转大为灵活。据1930年调查,南洋各地专门经营广东、福建汇款的民信局分别为515464家。20世纪初,华侨汇款每年约一亿银元,到了30年代每年上升至3亿银元左右。

1934-1945

邮政局不再核发民信局新执照,中国银行在南洋及闽粤等地开始办理侨汇业务,经营差的民信局相继停业。1941年后,南洋侨汇中断,民信局均收盘歇业。

1945-1949

南洋各地与国内交通恢复,侨汇增加,民信局迅速复业。其利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之机,稽延解付,牟取暴利,从而获得了畸形发展。

——摘编自林金枝《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


根据材料及所学,拟定一个论题,对近代南洋和闽粤地区民信局的发展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