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清政府大力筹办新式军队,形成了南洋新军与北洋新军两股主要势力,南洋新军后来参与了武昌起义,北洋新军将领则策划了逼迫清帝溥仪退位。这一现象说明清末新政推动了(       
A.辛亥革命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延续
C.君主立宪的传播D.社会性质的变化
2024-03-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张之洞曾于戊戌变法期间斥民权议院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1901年却声称:“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百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中国正可以借此“政体学术”“相我病症”。材料反映出(     
A.维新变法改变了清末力量对比B.清末“新政”由洋务派为主导
C.洋务派坚守“中体西用”的论调D.时局变更影响士大夫的认知
2024-03-2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法国《小日报》刊载的1905年中国年度事件(节选)如图1所示。下列主题最能概括其时代特征的是(     
2月21日,(日俄)奉天会战拉开序幕,3月10日,日军占领奉天
7月30日,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筹备会议
9月2日,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
9月24日,在北京正阳门车站,派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遭到自杀性炸弹袭击
12月22日,中日签署《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A.西学东渐与变法改革B.欧亚大战与政体之争
C.国运沉沦与社会转型D.改良与革命分道扬镳
4 . 1911年《申报》一文中写道:“今政府未与协议,一旦收归国有,富者无端失此大利,心已不甘……贫民减衣缩食之所积遂归乌有之乡”“于是倡议争路,而官吏阻之,遂不得已罢市罢课。”该报道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揭露了预备立宪的骗局B.促进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C.加速了清朝政府的垮台D.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2024-03-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作为传统四民之首的士阶层地位下滑,士子们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或出洋留学,或下海经商,或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西学。经学教育面临巨大危机,经学课程受到“冷遇”。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戊戌变法的推动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列强侵华的加剧D.辛亥革命的冲击
2024-03-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戊戌维新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等报刊,文体摒弃陈词套语,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呼》《民吁》《民立》等“民”字报刊及大量如《中国白话报》等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这一办刊趋向旨在(     
A.改革报刊达成代民立言目标B.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C.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D.体现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2024-03-01更新 | 780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7 . 1904年9月,秋瑾在日本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之名,发表了《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这反映了(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新文化运动推动文学转型
C.民主革命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清末新政促成了男女平等
2024-02-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1898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仅为77人,且所学专业主要为理工科。到1905年骤然增至8000多人,且所学专业以政法、军事等科为主。这反映出(     
A.清末新政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B.日本政府主动采取措施吸引中国的留学生
C.知识分子学习日本来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
2024-02-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9 . “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至那、霍兵等。18世纪初以前,日本的地图上大多标中国为“汉土”。19世纪计,在军国主义者的鼓吹下,日本对华的称谓多改用为“支那”,暗含了转覆态度与征服野心。针对此现象一些中国人反戈一击,把日本的英文读音“Japan”语音为“复扮”。但戊戌至辛亥时期中国很多趋新人士也常用“支那”一词来称呼自己的国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报刊书籍中颇为常见,而当时作为正式国号的“大清”则倍受冷落。这反映出(     
A.日本对华侵略器谋已久B.近代中国革命任务复杂艰巨
C.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D.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存在局限
2024-02-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说:“清政府新政措施与戊戌变法主张如出一辙,而且主持新政的许多人还是先前慈禧太后的心腹人物,那么他们当初为何要否定变法、镇压维新志士呢?这貌似是一个历史怪圈,其实背后暗含一政治逻辑。”该学者所说的“政治逻辑”(     
A.暴露了清政府腐朽及反动的本质B.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C.顺应了延续封建统治的时代需求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