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革命党内有人向其建言:“我们向袁世凯示好,是为国家大义,并非向他屈服求和。如果先生您高风亮节,效法尧舜,使中国不动干戈而获共和,避免太平天国汉人内战之覆辙,后世历史,将公论先生为一代伟人!”这一建言代表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主流意见,得到了立宪派和英国等列强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终结B.立宪派联合列强主导了革命进程
C.革命派对革命的艰巨性认识不足D.袁世凯完全认同三民主义的追求
2024-02-25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图为一幅时事漫画,画中参议院被两个军人撕成两半。这一漫画(     
A.表达了对政治前景的担忧B.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体现了革命领导权的变化D.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2024-02-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将所属军队的编制分为步兵、骑兵、炮兵、辎重队、医队(如下表所列)。这一做法(       
基本编制8人为1排,3排为1列,共25人;4列为1队,共107人;4队为1营,共444人;4营为1标,共1800人。1标中设1个炮队、1个工队、1个医队、1个辎重队(编制暂由标统决定)
相关待遇步兵每月饷银10元,排长20元,副排长15元,号旗手、号筒手15元,鼓乐手、旗手20元,列长40元,队长100元,营长300元,标统500
A.提高了军人的福利待遇B.避免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扩大了湖北的政治影响D.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024-02-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与个人

19世纪后半期,在西方入侵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启动早期现代化进程。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留学生在本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近代留学生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代表人物历史地位留学经历
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自幼在香港美国人办的马礼逊学校念书。1847年,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读中学,并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人。1872年,容闭带领120名幼童赴美学习,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首位铁路总工程师。20世纪初,詹天佑因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而震惊中外
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1879年入读美国夏威夷伊奥拉尼学校,1882年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公理会的奥阿厚书院。1886年进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1887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毕业后,孙中山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后来,弃医从文,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依据材料信息,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近代中国留学青年对现代化的探索之路。(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材料一   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时,对如何“预备”并无规划。磕磕绊绊两年后,清廷才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以下简称“《清单》” ),分年列示了19081916年预备立宪的应办事宜,堪称预备立宪的“顶层设计”。然而这一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与宪政建设毫无关系。且在《清单》公布后不久,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于是,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修订法律馆等纷纷出台各自的九年筹备清单。其中一些部院的清单,如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项与宪政有关。

——摘编自彭剑《清末新政能实现君主立宪吗?》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非常可贵的开端”。但是由于清廷积弊太深,改革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新政”到处要钱,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蔬菜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加之西方列强的肆意掠夺及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经济凋敝,社会的下层,尤其是广大农民陷入破产的境地,因而激发了遍布全国的会党起事和民变。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他还以广东为中心,在广西、云南的边境地带连续发动了几次起义。191110月,武昌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摘编自张立胜《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末预备立宪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024-02-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该事件使用了“革命”(revolution)、“起义”(insurrection)等词,同年11月却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在北京》等文章。由此推知,《泰晤士报》(     
A.秉持客观中立态度B.维护英国在华利益
C.支持民主革命用意D.阻止中华民国成立
2024-01-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台湾学者管东贵在《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中指出:中国近三千年中,血缘组织力跟政治组织力有对应消长的发展现象,其中有两次明显的突变,使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和“尚法”的时代。标志着这两次突变的关键性史实是(     
A.郡县制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察举制推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科举制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皇帝制度确立“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2024-01-31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某历史档案馆的一份档案文件上这样记载:“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古历)内阁奉,瑞澄电奏,革匪创乱,十九日猛攻楚望台,省城失陷,瑞澄退登楚豫兵轮,移往汉口……已电调湘豫巡抚队来鄂会匪……览奏殊深骇异。”该文件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9 .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就呼吁取消农历新年,改过公历新年并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另公历新年的“元旦节”并行。南京临时政府调整传统节日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西致文化的传播B.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C.营造革新的社会氛围D.打击封建残余势力
10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中央政府共有9名部长,其中立宪派和旧官僚6人;地方政府15名都督,旧官僚和立宪派7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整合各派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实现了各革命阶层的联合统治D.政权建设方面具有明显妥协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