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07年10月17日,湖南巡抚岑春蓂在《遵旨严缉革党分别科罪片》中说:“奸匪假借革命名词,煽惑人心,希图扰乱治安。”同时,广东西部的龙州、上思等地的民变,也“公然以‘排满革命’煽惑号召”。这从侧面反映出(     
A.民变与革命彼此独立B.农民成为革命运动主力
C.革命党起义推动民变D.清王朝走向灭亡的趋势
2 . 1912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责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在临时参议院发表演讲时称:“从前社会趋势,专讲究文字而不研究实业,以致地大物博之中国几变为世界最穷之国家,以致非借外债即不能办兴利之事务,新政府成立后即分设农林、工商二部……嗣后国家之发达全在于此。”唐绍仪的此番言论(     
A.反思了传统中国的落后性B.强调了发展实业的重要性
C.肯定了制度变革的必要性D.宣传了改善交通的紧迫性
3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
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防止袁世凯的专权B.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C.弘扬民主共和理念D.完善宪政制度建设
2024-01-26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务部取代晚清民政部。其职权变化如表 所示
时期名称主要职权
清政府民政部管理全国警察、卫生、户口等事务
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地方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贯彻民生主义思想B.意图重建社会秩序
C.尝试扩大阶级基础D.全面学习西方制度
2024-05-2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约法》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B.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
C.新旧势力的激烈交锋D.总统制符合发展趋势
2024-05-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二)
8 . 20世纪初,革命党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清帝的年号。武昌起义后,许多革命党人又认为“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然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以民国纪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B.革命党派系斗争激烈
C.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D.民族民主观念的进步
9 . 1911年3月,梁启超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一文,文中曰:“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然“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童子所能知也。武汉起事,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人民心理所同然。”材料表明,当时的梁启超(     
A.认为美法式的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B.依然寄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C.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重大变化D.已预见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
2024-05-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法令内容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皇帝)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B.开启中国民主共和历程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D.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