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这是某校历史老师读《中国通史》所做的一段读书笔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景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不同,17世纪兴起的……盛世所面对的局势,已经与中国传统的任何一个王朝相异其趣。虽然……王朝最终较好地解决了周边民族问题,也与历史上其他入主中原的王朝一样最终接受了中原文化,但他面对的却是一个全球史到来的时代。无论……王朝如何规避这个世界,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为扩张市场和掠夺资源的需要,都会无情地把这艘古老的航船推进波涛汹涌的无边海洋。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读书笔记中省略的盛世和王朝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王朝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据,论之成理,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3-10-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   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东方杂志》(1913年)

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不仅是润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摘编自《鲁迅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潮流万派,毕趋共和”的原因。
(2)提取材料二的信息,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