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近代以来,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始终没有屈服、没有放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年变局,启程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救国救民之路。农民阶级尝试过“天国梦”、地主阶级尝试过“富强梦”、资产阶级尝试过“立宪梦”,遗憾的是这些梦想都破灭了。破灭的原因,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更在于其自身的阶级因素。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有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未尝深植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狭义的民族主义,对民权未尝关心。其次是没有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各方力量口头上讲法治,但行动上却习惯用枪杆子解决矛盾。也有客观的原因,民国未能开发其生产力致富;宪政的推广碰到人才不够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值得后人深刻反思的问题。

——摘编自《宋教仁集》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救国救民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启程救国救民之路”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良政治之建设”缺失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后世良好政治建设的启示。
2 . 民国初年,大小政党团体六百余家参加国会选举,对此,当时评论家黄远庸曰:既已聚千奇百怪之人而相率为党,……乃复演为千奇百怪之崇拜政党论,或毁谤政党论,以相攻于一隅。他抨击了
A.皇权专制的腐败B.军阀混战的动荡
C.思想观念的保守D.政党政治的乱象
2022-01-2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