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叶以来,中国士人与传教士开始引介西方共和体制,这些观念通过书籍、报刊的传播,发挥了思想动员的力量,使晚清时人们敢于去构想一个崭新的未来……辛亥革命实由各种思想、势力共同促成。革命党人多受理想激发,揭竿起义,立宪派人士亦认同共和体制,同时也为了自保与维系秩序,起而响应。辛亥革命就在新、旧势力既合作又妥协之下获得了成功。

——摘编自黄克武《从晚清看辛亥革命:百年之反思》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前,梁启超、杨度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过“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是“中华民族”多意指“大汉族”。辛亥革命之后,“中华”与“民国”旨趣之自觉组合的词语形态,增强了国人对于“中华”一词的认同感。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蓬勃兴起,如“中华书局”“中华银行”“中华革命党”等。此种用语习惯及运思导向,使得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流行传播。《临时约法》中进一步阐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的生成奠定了稳固的法理基础。1919年,孙中山提出,“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合成一介中华民族”。

——摘编自康沛竹尚娜娜《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贡献。
2023-09-18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