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狭义上说,辛亥革命自191241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起,即已笼罩了失败的阴影,但它却未感到这种危机的紧迫。同一天,孙中山急切地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1913年初,孙中山更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的胜利所鼓舞,说:“今欲巩固本党基础,以巩固中华民国基础,较之革命之事甚易。”但到了1913年底,孙中山痛苦地认为“独夫政治现又得逞,其压迫较之当初的满清,更加令人无法忍受”。

——摘编自李侃、陈东林《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材料二       1922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解释孙中山宣布“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分析1913年底,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指出中共中央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2-20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七)(11页)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辛亥革命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而来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扩大;一个是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由此,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史料二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不断妥协的精神,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出来的。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史料一,用唯物史观来阐释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
2022-10-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讲辛亥革命-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当选总统的一天,立即电袁。谓系暂时担承,仍虚位以待,请袁早定大计。袁答以国体尚待公决,不愿预闻临时政府之事。孙再去电,如由袁之力不劳战争而达成共和,总统必属于袁。袁转而质问伍廷芳以此次选举总统的用意,并争国民会议代表名额与召集权,及开会地点。伍谓选举总统与国民会议绝不相妨。唐绍仪单刀直入,诘伍以总统让袁,有何把握?孙明白回覆,如清帝退位,即推袁为总统。孙一意想由和平途径,使共和实现,袁定要确定总统能够到手,始赞成共和。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十年前革命的成功,就是民族主义成功。所以民族主义就是和民有的意思一样。革命成功以后,中国的土地和主权,已经由满清皇帝的手里夺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来了。但是,我们人民徒有政治上主权之名,没有政治上主权之实,还是不能治国。必须把政治上的主权,实在拿到人民手里来,才可以治国,才叫做民治。这个达到民治的道理,就叫做民权主义。

——摘编自孙中山《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21127日)


(1)据材料一,孙中山和袁世凯在由袁世凯担任总统、实行共和这一问题上有何分歧?这些分歧的“解决”有何后果?
(2)据材料二,在孙中山看来辛亥革命有何成败之处?
2022-03-2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3讲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的统治-【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