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年10月,迫于形势,清政府委任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清政府的军政大权都落到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命北洋军队攻陷汉口后,通过英国公使向武昌军政府提出议和……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处于十分涣散的境地,成分非常复杂,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的发展会危及自己的利益,很多人把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孙中山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致电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帝国主义列强一面派军舰开赴武汉,一面物色新的代理人。他们把目光投向袁世凯,不断制造政局“非袁不可收拾”的舆论。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根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

——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政治文明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发生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存在着一些共同缺陷,比如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阶级基础,缺乏明确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先进合理的制度建构等⋯⋯相比之下,辛亥革命是一场有主义指导、有政党领导、有阶级基础、有制度建构的革命运动,它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与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点。(提示:从主义指导、政党领导、阶级基础、制度建构等角度举例进行说明)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
3 . 救亡图存

材料   近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陷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也使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状况,从而开始寻求变革、谋求自强,探索现代化道路。

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摘自“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0日   09版)


(1)请在下表①和②两处填上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下表的四个事件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并分析其“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原因。
自强运动改良主义农民战争民主主义革命
事件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都不外采取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两种基本政治模式。对于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两者都是现成的榜样。革命派和改良派各自择取一种榜样以打倒另一种榜样。……中国究竟应采用哪种模式,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而是由特定的时代、国情、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决定的。……但在新兴资产阶级前进的历史上,采用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对封建势力的打击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民主共和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大于君主立宪。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反动政治势力猖狂反扑,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袁世凯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狭义上说,辛亥革命自191241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起,即已笼罩了失败的阴影,但它却未感到这种危机的紧迫。同一天,孙中山急切地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1913年初,孙中山更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的胜利所鼓舞,说:“今欲巩固本党基础,以巩固中华民国基础,较之革命之事甚易。”但到了1913年底,孙中山痛苦地认为“独夫政治现又得逞,其压迫较之当初的满清,更加令人无法忍受”。

——摘编自李侃、陈东林《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材料二       1922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解释孙中山宣布“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分析1913年底,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指出中共中央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2-20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它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这些旧东西是由两部分合成的,一部分是中国自己的半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另一部分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而以后者为盟主。所有这些,都是坏东西,都是应该彻底破坏的。中国社会的新旧斗争,就是人民大众(各革命阶级)的新势力和帝国主义及封建阶级的旧势力之间的斗争。这种新旧斗争,即是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这种斗争的时间,从鸦片战争算起,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从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了差不多三十年了。

——引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根据材料,围绕“新的政治力量”的革命斗争(整体或局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12-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发生后,孙中山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之成败、其思想观念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他认为辛亥革命已经达到了铲除专制、确立共和的目的。后期,他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大皇帝、但是没有肃清由清廷遗留的武人、官僚、政客转变而来的无数小皇帝,广大民众也没有养成自主治理国家的能力,民主政府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扫除专制、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不彻底、不成功的。这种认识对晚年孙中山再次举起武装革命的旗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动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是中国民族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国共两党都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理论养分,宣扬各自的抗战理念。国民党认为应吸取辛亥革命的教训,主张“中国的革命必须以三民主义为领导”“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并将辛亥革命作为激励国人抗战到底的精神来源。中共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政权存在着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不确定性,通过对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强调发动民众、将革命进行到底,呼吁加强国共团结,坚持抗战到底。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概括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指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辛亥革命认识上的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106日晨6时,举行“中华门开幕”仪式。晨7时,举行追祭先烈仪式。上午,北京政府举行阅兵仪式,参加检阅的各部军队约22000余人。此日,京中各官署均放假一天。“悬旗结彩”是庆祝国庆的重要形式,也是表现国庆气氛的最主要的装饰。天坛则在1012日开放三天,“俾便游览,而伸庆祝”。时有论者称:“吾知民国之前途,如时之方春,如日之始生,如木勃发,如草怒生,一载而匍匐,两载而充韧,三载而独立,四载而强盛,五载与列强握手,十载而享环球一等国之隆名。呜呼!可敬哉革命之效果!呜呼!可爱哉民国之前程!”举国同庆。

1916年的民间国庆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热烈空前,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国庆活动的规模和形式。与形成对照,北京官方的国庆活动简单。官民一体共同庆祝的情况不复得见。

19191010日,北京学生以向民众散发纪念面包、传单,游行演讲等活动纪念国庆。学生们决定将定做的面包打上写有各种口号的“图章”,如“共和国万岁”“双十纪念”“劳工神圣”“普遍选举”“自由平等博爱”等等,“接面包者非常踊跃”。学生们的这些活动受到警察的组织,双方发生冲突。

——摘编自李学智《一九一0年代的中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才有了真正的意义。下图为1984年国庆,北大学生打出的标语。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三次国庆活动的特点。任选一次国庆活动,分析其与时局间的关系。
(2)请对1984年国庆标语进行解读。
2022-10-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妇女解放与社会变革]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和主张的广泛传播,使得大部分先进知识妇女开始觉醒。一些女留学生在国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开始创办妇女报刊,自己起来为妇女解放呼喊。当时在上海、北京先后出版的《女学报》《女界月报》《北京报》《上海天足会报》《中国妇人小杂志》《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神州女报》《中国新女界》等妇女报刊,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学说为思想武器,鼓动妇女参加革命,争取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要求经济自立,争取工作权利;主张家庭革命,革去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获得婚姻自由等。这些观点和主张,反映了中国妇女要求冲破封建禁锢、争取自身解放的强烈愿望,汇集成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

——摘编自徐静《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材料二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妇女的“黄金时期”。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缺乏,致使很多妇女流入城市。她们的经济活动范围因此突破了农业的局限.就业范围也变得广泛起来。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妇女从事洗衣工、守门人和澡堂服务员的工作,她们还涉足理发、缎带纺织、书籍装订、房屋出租、旅馆和酒店的开设、食品的经营出售等几十个行业。在市镇的各行业中,妇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妇女协助丈夫工作,当丈夫去世后,妇女们便接替他们的工作,经营商业和手工业,并成为行会会员。妇女无论已婚与否皆可参加行会,有些行会则完全由妇女组成。女匠师、刺绣女工及其他行业的妇女都可以收受学徒。1319年,在伦敦的纳税人记录中,女性纳税人占4%,有些是出租房产的富裕寡妇,也有独立经营的已婚和未婚女性。

——摘编自徐海燕《中世纪英国妇女的“黄金时期”问题辨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英国妇女“黄金时期”出现的背景。材料二中的妇女活动能否充分说明中世纪后期是英国妇女的“黄金时期”?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