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其中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社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外国语、法学通论、中外政治史等。以下对该高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胜利B.课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地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D.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3-07-19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列宁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危机将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又再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觉醒。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背景下的有(     
①中国五四运动   ②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③伊朗立宪革命   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
2023-01-0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其中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 社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外国语、法学通论、中外政治史等。以下对该高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B.课程: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
C.地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D.意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2022-07-09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到:“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各界群众也疾呼:“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上述言论发表的背景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日本侵华制造华北事变D.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2021-04-12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党发动农民进行革命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农村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D.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2020-05-01更新 | 711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或条件有: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工人阶级壮大与知识分子相结合
③共产主义小组的广泛建立
④共产国际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7 . 交流和交往推动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在古代中西交往的商路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图12为出土的两枚钱币:宋朝“崇宁通宝”铜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和大食国(中国古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金币,金币中心钱文为:“安拉之外别无他神”。

(1)阅读图文材料,概括两种货币的不同点。

材料二

表2近代中国留学热潮简表

出现时间

留学国家

概况

1872年~1875年

美国

多数从事工矿、铁路、教育、电报事业,如詹天佑、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等

1896年~1911年

日本

多数学习政法、军事、师范教育等专业,如宋教仁、陈独秀、李四光等

1922年~1934年

苏联

培养了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共产党人

1944年~1949年

美国

著名的有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

(2)分别说明四次留学热潮出现的国内背景,并总述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

材料三16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交往开始。西班牙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17世纪,荷兰采取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的方式与亚非国家交往。

18世纪法国掀起启蒙运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受其影响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使其在跟亚非国家交往时方式转变为全面侵略。

19世纪英、法等国进一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1869年日本提出修约要求,至1910年收回全部主权。一战后中国提出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要求被拒绝,二战期间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1945年美、苏、中、土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成立。1962年亚、非、拉美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3)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2023-12-20更新 | 1211次组卷 | 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北京专用)
9 .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
1919年1月,北京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外交总长陆征祥为团长,顾维钧、王正廷等人为成员。6月28日,中国拒签《凡尔赛条约》。

材料一   和议草约大体应签字,惟山东问题应提出声明。(指在和约内注明中国对山东问题条款不予承认的保留意见,才能签字)

——515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0日收到)

注:当时北京与巴黎之间发电报需数日才能收到。

材料二   昨英、法两使均称签字加保留事恐办不到,……如不能保留应签字为是。

——520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4日收到)

材料三   所有(请愿团)各代表等陈请,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等情,昨亦电达专使(指陆征祥)在案。

——627日《政府对鲁代表呈文之批词》(即北京政府对山东请愿团要求的批示)

材料四   我不愿意再在不公正的条约上签署我的名字,……闭幕会议(指628日《凡尔赛条约》签字仪式)已经结束几小时后,我收到一封完全出乎意料的电报,向我下达不签字的命令,其实我已自行其事地大胆实行了。

——陆征祥于1943年回忆

材料五   电报实际上是指令代表拒绝签字。电报于628日下午到达,我想是三点钟左右,那已在和会最后会议结束之后了。……陆总长本人起初赞同签约,甚至即使不允保留,可能也会赞同签字,但由于中国国内以及巴黎形势的发展,在国内舆论强大压力下,他最后也同意我的意见,反对签字了。

——《顾维钧回忆录》1976

材料六   签约之日,和会事事为我备齐,待我随班签字,当此之时,廷与陆使愤慨万分,而陆使心犹重违北京训令,迟疑未决,经廷一再趣劝速决,二人卒皆严拒不到。

——《王正廷致吴景濂等函》1919811

(1)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说明中国拒签和约的真正决策者。
(2)简析中国拒签和约的原因。
2024-01-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所做的笔记,其中①属于(     
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②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③北京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宝。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历史原因B.历史过程C.历史事实D.历史结论
2023-12-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