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2021-06-08更新 | 8820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2 . 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3 . “平民”最初是指与享受特权的官宦相对的黎民百姓。中共建党初期将“平民”用于描述劳资斗争,包含与资产阶级对抗的含义。中共三大上,陈独秀等人将“平民”再次解释为最初的内涵。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共
A.放弃了阶级斗争的主张B.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目标
C.对国情认识进一步深入D.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
4 . 1921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首个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A.对革命同盟军的认识不足B.已注意把握革命的领导权
C.侧重提高工人的政治素养D.在党建工作方面成效突出
2021-02-05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其指导思想发生变化B.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C.在探索中己走向成熟D.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新青年》在1915—1922年的刊发情况。据此推知,《新青年》
A.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B.是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C.以报道国外事件为主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 . 孙中山在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B.其阶级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
C.其主张与中共的最高纲领基本一致D.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所反思
8 . 人民版必修三说“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人教版必修三则说“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叙述不矛盾
B.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叙述矛盾
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人教版错误
D.梁启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人民版错误
9 . 自1919年的第六卷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工人问题的文章开始在《新青年》中占据主流。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中共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C.知识分子开始着眼于社会问题D.新文化运动主旨发生转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

——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