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全国学农工商通电》中提道:“工人为本党之基础,本党之奋斗乃为发展实业而奋斗,为工人利益而奋斗!”“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多人数,如果农民不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知,孙中山(     
A.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B.认识到了民众力量的重要性
C.将国民党改组为无产阶级政党D.效仿苏俄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应”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应类型与历史走向。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与该精神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渡江战役C.五四运动D.中共一大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什么特点?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5 . 1926年8月26日,美国在汉口驻守的军舰增至9艘,兵力居各国之首,美国士兵与驻汉口国民革命军发生多起武装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在宜昌、九江、长沙等地也进行了军事骚扰。美国发起军事挑衅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通过条约获得了内河航运权B.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在华代理人
C.中共领导群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D.武汉国民政府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6 . “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我党必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该宣言发表后进行的军事行动(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消除了中国封建制度
C.动摇了清廷反动统治D.瓦解了北方军阀统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并以会议方式形成决策并贯彻实施。

中共会议简表   

时期内容
1923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同时规定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1927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举行,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1945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1)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中一、二、三、四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哪一个历史阶段。
(2)请从表格中选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期,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表述清晰)。
8 . 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止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一直朝着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但“这一运动发生后,中国现代化开始转变为社会主义方向”。该学者所指的“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
10 . 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明确提出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共纲领(     
A.脱离中国社会基本国情B.照搬巴黎公社革命经验
C.系统分析中国阶级结构D.放弃共产主义理性信念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