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一部分青年决定出国留学,经风雨、观“洋潮”;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突起,青年学生因而出国探求新知。出国留学成为这一时期革命队伍中的一股热潮。据此可知,五四前后的留学热潮
A.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源于民族意识觉醒推动的结果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体现了全民族抗战时代的要求
2 .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021-09-28更新 | 391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南郊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收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020-11-21更新 | 438次组卷 | 50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1925年,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发表通告,要求各地学联会号召民众积极发展力量,提出政治上的根本要求,推倒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组织人民政府,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惩办国贼等。这表明
A.青年学生支持国民大革命B.知识分子领导了民主革命
C.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诉求D.民众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
5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文化的觉悟”和“社会的觉悟”分别是指
A.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中下层平民生活和习俗的改造
B.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社会习俗的西化
C.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6 . 中共在1925年开始将没收地主土地视为最终目标,但避免使用“土地革命”一词。1927年八七会议上,第一次将没收地主土地表示为“土地革命”。以下对避免使用“土地革命”主要原因的合理推测是
A.未接到共产国际指示B.对土地革命认识不够
C.维护国共两党的关系D.服务于北伐战争进程
7 .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     )
A.对资本家的本质认识较深刻B.正确分析了革命主要对象
C.对中国当时的国情认识不足D.认为反帝反封是根本目标
8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019-01-30更新 | 3688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6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检历史试卷
9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01-30更新 | 4395次组卷 | 60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1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这时期,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不包括
A.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两次克服党内危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根据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D.根据中国社会性质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