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时间(年)

会议

地点

出席代表人数(人)

全国党员总人数(人)

1921

中共一大

上海、嘉兴

13

53

1922

中共二大

上海

12

195

1923

中共三大

广州

40

432

1925

中共四大

上海

20

994

1927

中共五大

武汉

82

57967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D.注重吸纳农民阶级力量
2 . 下表所示是1919年5月的大事记。表中的内容表明当时(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爆发学生群众游行活动

5月5日

全国各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6日

南北议和代表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1日

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人民通过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
C.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发展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学生运动相结合
2023-02-24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以往没有遇到过,在书本和别国经验中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靠中国人自己,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迈开步子,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正确路子来。

时间事件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
1922年中共二大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中国旧势力盘根错节,反动政治经验丰富,我党理论准备、政治经验、国情了解都不足
1927~1928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盲目组织工农暴动,急于夺取重要城市以求打开大的局面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革命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2-18更新 | 269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     
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
C.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2023-01-18更新 | 152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指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向封建式军阀继续战争……是解放我们中国人民受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免的战争。”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克服了“左”倾错误的倾向B.深化了对民主革命的认识
C.确立了国民革命斗争方式D.找到实现革命目标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建党之初,因政治环境所限,中共与广大无产阶级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因此充分利用知识分子渗透到工人群众中去,把党建设成为由工人构成的“群众党”,是最为紧要的工作。这表明早期中共的中心工作是(     
A.发动领导工人运动B.无产阶级化的实践
C.提出民主革命纲领D.摆脱共产国际指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十月革命前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整合相关概念”,十月革命后则是在“误读与选择中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有学者指出:“严格地说,早期译介阶段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译介阶段仅仅具有资料性的意义。”无论是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还是唯物史,“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早期译介阶段相比,不仅是一个量的区别,也是一个质的区别”。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8 . 1926年中共撰文指出:“真正的孙文主义者是遵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及革命精神的人,那些借孙文主义之名,而破坏革命的人,不是孙中山的真正信徒。”这表明中共纪念孙中山意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争取国民党对革命的同情
C.批评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D.促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2022-11-06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将20世纪20年代前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称为自发传播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看似范围较大,但却孤掌一隅,难成气候”。而20年代开始,进入有组织的传播阶段,大量的文章与报刊纷纷涌现,且传播主体增加并呈现组织化。这可用来说明(     
A.学习俄国革命经验成为社会共识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知识分子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共产党》月刊创刊于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出6期,在全国秘密发行。在侧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     
A.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B.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第一次以书面形式传播了社会主义D.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2-10-01更新 | 137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榆林高等专科学校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