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1921年,陈炯明在《建设方略》中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陈是封建军阀割据势力的代表
B.中央集权受到强烈冲击
C.陈坚决拥护孙中山的北伐主张
D.广东政局完全被外国势力所操纵
2018-12-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永善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923年北京市大学25周年纪念日所作民意调查的部分结果。这反映了
A.斯大林模式的成效使国人对苏联道路抱有好感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进步思潮传播
C.“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2018-10-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民中2019届高三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3 . 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意义
C.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D.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4 . 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B.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
C.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D.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
5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18-06-09更新 | 12619次组卷 | 15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B.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C.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
D.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2017-11-24更新 | 166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英文译稿节选:我党纲领如下:
(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国民大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 .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①中共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②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消灭了北洋军阀
③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
④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A.1处B.2处C.3处D.4处
9 .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
B.确定了近期的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6-11-27更新 | 2660次组卷 | 8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10月份月考(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