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1919年5月28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关于“学生罢课之后”的新闻:一、每逢单日印刷白话传单,随地分发;二、组织露天演说团,唤醒同胞发挥爱国精神。这说明当时(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机成熟B.中共积极组织学生运动
C.五四运动注重唤醒民众D.知识分子反思西方文明
2 .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反映了(     
A.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B.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共立足国情作出决策D.中共不认可苏俄道路
3 . 1920年“五一”节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活动。这些活动反映出(     
北京李大钊主持北京大学理科纪念“五一节”活动。何孟雄等8名同学乘汽车游行,沿街散发《劳动宣言》。
北京大学平民演讲团走向街头宣讲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邓中夏赶赴长辛店铁路工厂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
上海4月18日,陈独秀参加工界7个团体发起的“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发表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
5月1日,冲破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势力阻挠,召开了庆祝大会,发表《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政府的通告》
A.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B.共产党积极组织工人运动
C.为国共合作提供舆论准备D.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毛泽东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曾联名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发出建议:“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从人民中建立的新军队将用新的方法和新的友好精神捍卫民国。”由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A.要求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B.憧憬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C.强调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D.旨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5 . 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毛泽东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两者想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成长经历不同B.阶级属性不同C.革命任务不同D.奋斗目标不同
6 . 孙中山曾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我只好抓住他。”这段话的背景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后B.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
C.中日签订“二十一条”D.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7 . 1915年,陈独秀认为“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1920年,陈独秀强调“物质的自我扩大是子孙、民族、人类”,从个人主义转向民族主义,强调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这一变化直接缘于当时(     
A.新的民族危机爆发B.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个人主义走向极端D.传统的伦理结构已被打破
8 . 毛泽东对湖南国民党的组织建设倾注了心力。……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回湖南指导湘区委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湖南农民运动获得长足发展B.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革命发展
C.当时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D.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湖南
9 . 陈廷湘指出: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的主张偏向于纯启蒙救国。五四运动以后,思想启蒙与行动救国相结合,并进而转向与政治救国相统一的“运动”。陈廷湘旨在强调,五四运动(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
C.推动了救亡方式转变D.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0 . 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哈尔滨等地的工人高喊“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举行纪念活动,参加人数达五六万。这显示出(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潮B.中国工人阶级出现新的觉醒
C.工人运动开始走向国际联合D.中共成立后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