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2 . 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中,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建国伟业”,由“开天辟地”“浴血奋战”“建国伟业”“当家做主”“艰苦奋斗”5个方阵组成。其中,“开天辟地”指
A.北伐胜利进军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抗日战争胜利D.土地革命的完成
4 . 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状况说明上海
A.利于孕育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B.已经完成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化
C.是中国西方色彩最为浓厚的城市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5 . 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提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随后,他又撰文明确强调“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这主要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界共识B.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C.知识界深刻反思共和思想D.欧美政治体制被国人抛弃
6 .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1 年8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该机构的成立表明
A.工人运动由经济斗争转向了政治斗争.B.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走向结合
C.中国革命受到了苏俄革命道路的影响D.中国革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
7 . 1916年初,陈独秀指出:“政党政治,将随1915年为过去之长物,且不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也。”1919年又呼吁:“社会中坚分子,应该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为后援的政党。”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一战促进政党政治的发展B.知识分子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民主与科学观念成为共识D.十月革命推动新文化运动转型
2020-05-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09高二·江苏扬州·学业考试
8 . 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
C.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2020-05-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党发动农民进行革命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农村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D.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2020-05-01更新 | 711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4年2月,中共通过的决议指出:“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
A.限制了工农运动的发展B.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D.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