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南京民民下全成立之前,国民党曾多次提出青年学生要在组织民众、联合民众等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国民党一改之前的态度,称五四运动绝非“青年运动应有之常态”,五四青年总归付出了辆性学业的代价,这是学生界的不幸现象。这一转变(     
A.推动了色相教育环境的改善B.规范了民国高等教育的秩序
C.适应了社会性质变化的要求D.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服从统治
2022-10-2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6号第一次公开纪念“五一”劳动节,这标志着《新青年》的视野已经从过去注重“人”—青年学生,转向了社会底层—“工人阶级”。这表明(     
A.独立的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B.五四运动受到广大民众积极支持
C.中共的成立具备了一定的阶级基础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3 . 有学者将20世纪20年代前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称为自发传播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看似范围较大,但却孤掌一隅,难成气候”。而20年代开始,进入有组织的传播阶段,大量的文章与报刊纷纷涌现,且传播主体增加并呈现组织化。这可用来说明(     
A.学习俄国革命经验成为社会共识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知识分子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4 . 1920年代,台湾海峡两岸的革命知识分子将大陆炽热的国民革命与台湾新兴的反日民族运动结合起来,“台湾革命”被纳入“国民革命”之中,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主义内涵有所发展B.国共两党合作抗击侵略
C.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转移D.民主革命中心任务变化
5 . 1920年,苏俄派遣外交官赴北京谈判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等事宜,但北京政府在英、日等国建议下,婉拒了苏俄的请求。不久后,苏俄试图与他们眼中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吴佩孚取得联系,但吴佩孚在英国的压力下没有做出响应。依据此时局可推知民国外交(     
A.受到五四学生运动的影响B.使孙中山感到联俄的必然性
C.使南北军阀立场存在分歧D.使中国完全加入凡尔赛体系
6 . 1921年11月20日,陇海铁路大罢工爆发。李大钊当即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设法筹建北方铁路沿线各车站、矿山、城市党与团的组织。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为后盾,实现了一线有难、各线支援,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     
A.展现了中共的组织能力B.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建立D.加快了铁路国有化的进程
7 . 从如图可以判断,该图标纪念的是(     
A.辛亥革命成功B.中国共产党成立C.巴黎公社建立D.新经济政策实施
8 . 如图是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有关五四运动的漫画。画中左侧三人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最终倒台。漫画体现的“五四精神”是(     
A.暴力至上,坚定爱国B.坚定爱国,毫不妥协
C.毫不妥协,排斥西方D.排斥西方,勇于解放
9 . 如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其他政党的态度,以下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时间1919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大到二大
态度“中国的一切政党都是腐败的”,“采取不妥协的政策”,“独立斗争,避免变成其他政党的傀儡”。“(共产党)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当中,“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
A.和国民党利益趋同B.主张建立联合政府
C.对国情的不断探索D.正式进行国共合作
2022-09-28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1925年2月,中共四大的决议案中指出:“民族革命中,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各有具体出从点……我们在工人群众中宣传民族革命应根据工人阶级自身的具体的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决不应笼统地抽象地宣传三民主义或孙中山个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过度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B.不赞同国民党的政治主张
C.积极维护工人阶级的实利D.以反帝为革命的最高宗旨
2022-09-27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