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2 道试题

1 . “这是中国最早介绍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的文章之一。发表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民报》上。认为‘社会的运动,以德意志为最,其成败之迹足为鉴者多。而其功,实马尔克(马克思)、拉萨尔、必卑尔(倍倍尔)等尸(导致)之’”。这篇文章的作者应是(     

A.李大钊B.孙中山C.朱执信D.陈独秀
2024-03-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中共一大和二大关于中国革命的表述。这一表述的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名称

表述

中共一大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中共二大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A.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B.迫切要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逐步认清中国基本国情D.内部出现右倾机会主义倾向
2024-03-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妇女问题的部分文献,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1919年李达《女子解放论》
1921年陈独秀《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
1922年李大钊《现代的女权运动》
1922年中共“二大”《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
1920年~1923年陈望道《妇女评论》
1923年~1924年邓颖超《女星》
A.减弱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有利于拓宽民主革命社会基础
C.使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D.促使男女平等成为社会的共识
2024-03-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26年4月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一文中指出:武装暴动在城市里反抗军警比较不能时常进行时,必须要等待相当的时机,在乡村里反对土豪军阀,却可以自筑堡垒,以逸待劳。瞿秋白的思想反映了(     
A.较早的有了一定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
B.对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分析深刻正确
C.主张在农村与城市革命同等重要
D.认为农民是革命关键力量
2024-03-03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检测联考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场运动刚开始的时候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初期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B.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C.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D.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024-03-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孙中山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这些主张(     
A.表达了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B.使农民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C.有助于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D.表明工农运动正蓬勃发展
2024-0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计划的提出(     
A.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C.有利于配合北伐战争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 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 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对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与当时国内主流史学界并不符合。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进而展开的社会史论战,因其较为明显的非学术色彩、普遍生硬的史论综合特征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认同。 社会史论战使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雏形,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尚需从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层面充实加强。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更注重反思社会史论战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者及其观点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调整、淘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史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24-02-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9 . 口号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扶清灭洋”B.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打倒列强,除军阀”
2024-02-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下列足迹与史实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足迹史实
A广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瑞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C延安《论持久战》发表,形成全面抗战路线
D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