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20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今日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收集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反映出当时(     
时间事件
五四之初北大校长蔡元培积极营救学生,并于5月9日递交辞呈以示抗议
5月中下旬山东各地农民响应,开展抵制日货和断绝粮源的斗争
6月5日上海机器纺纱等行业六七万工人举行大罢工
6月6日上海各商铺出现“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罢市救国”等标语
6月6日上海乞丐首领通告:不准在路行乞,以免妨碍国人救国之行动!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B.社会舆论可以左右政府对外政策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已初步觉醒
2024-02-2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3—1926年,《新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刊,除了更为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共合作的可行性、论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驳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等。据此可知,《新青年》在当时(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
C.彻底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4 . 图1、图2是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区分布及工人运动次数分布的占比图。这可说明(     
A.民族经济获得独立发展B.民主与科学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原因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6 . 从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到工人阶级、工商业者,从北京、上海到全国100余个大中城市,其参与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舆论声势之大,远远超过近代任何一次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材料所描绘的事件(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B.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C.标志着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 . 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的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它在政治上引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造成社会的长期动荡和不宁。“这一事件”(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8 . 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9 . 如图为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这反映了(     
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的主流B.时代变化影响个人信仰选择
C.青年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D.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觉醒民众的重要性
2023-10-13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1年1月,北京大学先进学生组织在北京郊区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学校章程规定,学校是专为“劳动者”及“劳动者的子弟”增进知识而设,“不论年龄大小和识字与否,都可入学”,“概不收学费”。这(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说明工人开始具有学习意识
C.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转型D.表明救亡理念得到群众认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