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中共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创(1927年10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背景: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认真分析了国情,决定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2)时间: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意义: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了全国其他地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意味着中共找到了革命的__________道路。
(2)根据地建设
1)土地改革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_和债务。
本质: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是__________的变革。
意义:农民___________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调动了__________,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发展,为工农武装割据和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奠定了__________
2)军事建设:反围剿斗争
1930年到1931年秋,在毛泽东领导下,采取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深入的策略,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3)政权建设:
背景: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推动____________的需要。
时间: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____________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毛泽东委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
意义:_________群众斗志,推动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依据: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
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标志:《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井冈山的斗争》(19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意义:是__________普遍原理同____________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和遵义会议(1935年)
1)红军长征
①原因:博古、李德推行___________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③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围剿”扼杀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传播了革命思想,形成了________精神。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背景:博古等又犯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处于极端危险境地。
②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__________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________指挥权。
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____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__
2022-12-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八单元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0年,中共中央基于革命发展形势和建立全国各苏区统一的苏维埃中央政府的需要,决定当年在上海召开第一次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为“一苏大会”)。由于反“围剿”等原因,“一苏大会”被推迟;直到1931年11月7日才在瑞金召开,会议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令》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毛泽东等63人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摘编自陈安、谢晨《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伟大预演》

材料三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材料四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023-03-02更新 | 162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标志着中国国民党________的确立。
(2)东北易帜
①背景
a.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________,讨伐________。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________
b.皇姑屯事件: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②标志: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________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③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________了全国。
经济: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________有所提高
________蓬勃开展,抵制洋货、________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③全国基本统一
表现:________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曲折:________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商业发展受阻。
2022-11-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导学案) -【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4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问,不肯妄循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到2008年的87年间,共举行过1200多次会议。这些会议内容各不相同,它们都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挽救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摘编自罗时汉《武汉往事》

材料四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八七会议“为挽救革命、挽救党”所作出的决议。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些决议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021-03-09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背景
根本原因:______年9月,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023-10-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1·纲要上第2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7 . 南昌起义:____年8月1日
(1)背景:
_____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_____起义来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______。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023-10-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1·纲要上第2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7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苏区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到闽浙赣皖边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创建新苏区,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

材料二   红军长征时的图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长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9 .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1)背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____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
(2)时间、地点:____年1月,贵州遵义。
(3)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____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____行动。
(4)意义:开始确立以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____
2023-09-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1课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人曾提出,遵义会议确定的主要打击对象仍然是蒋介石和国民党,还是停留在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的范畴,没有变国内革命战争为民族革命战争,因而不能称其为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转折点。这一认识(     
A.正确地指出了遵义会议的不足B.没有全面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C.肯定了会议对苏维埃运动的作用D.忽视了遵义会议召开的特殊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